(九)這真是耐人尋味的細節。
61年前,新中國誕生時,國際輿論一片質疑,“共產黨解決不了自己的經濟問題,中國將永遠是天下大亂”。20多年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強烈政治地震,有媒體不屑地推斷,“中國很快也會陷入囹圄”。兩年前,經濟危機風暴剛從華爾街呼嘯抵達中國,一家外國媒體就曾預言,“中國開始經濟衰落,也許將比美國經濟還要惡化”。然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定:“中國如何進一步擁抱全球市場將決定全球經濟的命運?!?/p>
是什么讓那些從不看好中國的人們,重新打量并尊重今日的中國?
“通過實踐,我們進一步提高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能力,增強了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加深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加深了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的認識?!辈痪们爸醒虢洕ぷ鲿h上,胡錦濤總書記做出深刻總結。
(十)這“兩個能力”的增強、“兩個認識”的加深,是比任何物質成就更為珍貴的精神收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思想路標。
借鑒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結合起來,走獨特的“中國道路”,這是改革開放對中國歷史進程的獨特貢獻,也是社會主義中國對人類發展道路的獨特貢獻。但這兩者究竟應當如何結合,遵循什么規律,達到什么效果,30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的重大課題。
這5年,我們之所以能率先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泥淖,成為世界經濟觸底反彈的新引擎,就在于我們能發揮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運用財政、金融、稅收等政策杠桿,實行強有力的“國家干預”。由此我們深刻認識到——
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有利于發揮微觀主體的內在動力和活力,從而創造更多社會財富。但市場從來就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在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挑戰的情況下,必須發揮政府應有的宏觀調控作用,克服市場缺陷。關鍵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政府維護市場有序運轉職能,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這5年,面對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烈海嘯,我們之所以能夠抗擊災難、應對沖擊,就在于我們以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保證了應急機制的速度效率,凝聚了億萬人民的力量信念。由此我們深刻認識到——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遇到的困難和矛盾世所罕見。只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既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和政令統一,又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才能形成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正在于,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它能高效集結最為廣大的社會力量;作為一種精神信念,它能有效喚起億萬人民的愛國激情。
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對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的認識,這是引領中國成功走過“十一五”激流險灘的精神動力,更是“十二五”乃至更長時間我們續寫精彩“中國故事”的思想財富。
![]() |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