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們辦成了一系列大事。
在這不同尋常的5年,我們奠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格局的歷史性基礎。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5年里,從修改人大代表選舉法實行“同票同權”,到推進政協履行職能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從提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到頒布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日益健全;從推進大部制改革,到出臺黨政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規定,服務型政府和責任型政府初步形成……政治建設的不斷推進,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的重大抉擇”?!笆晃濉遍_局之年,黨中央就明確提出這種轉變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我們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積極推進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5年里,國內生產總值從不到20萬億元增長到接近40萬億元,世界排名從第四上升至第二;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一升一降”為經濟持續發展進一步打牢基礎。
“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5年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政策相繼出臺,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進一步改善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一大批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進一步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笆晃濉逼陂g,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15%,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社會主義文化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更加注重社會建設”。5年里,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百姓的殷切期盼成為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從開局之年取消綿延幾千年的農業稅,到收官之年力度空前的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從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城鄉基本覆蓋,到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一系列重大措施相繼實施,讓“十一五”成為當之無愧的“民生五年”。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薄笆晃濉币巹澥状螌挝唬牵模心芎脑O定約束性目標,黨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在中國發展的旗幟上。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重大環境保護建設項目,推廣低碳技術,發展循環經濟……5年里,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突出成就,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正在逐步形成。
破解“成長的煩惱”,駛入科學發展軌道,一個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的社會主義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進。
![]() |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