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理性包容的心態
城市親和力不斷釋放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還帶來了別樣收獲:泉州人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了,為人處世的心態放得更平了。
每當夜色來臨,華燈初放,泉港區莊園明珠小區內總會準時響起歡快動感的音樂聲,住戶們聚在一起,跟著節拍盡情扭腰、擺手、轉圈。“現在晚上時間幾乎都用來跳舞,沒時間‘八卦’別人的家長里短啦!”年近古稀的王奶奶說,以前泉港區還在開發建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個人見識也比較短,“晚上娛樂項目少,經常找鄰居話家常,難免搬弄是非,影響了鄰里關系。”如今,區里經濟發展了,娛樂休閑場所多了,“我們這群老太太的見識也廣了,跳廣場舞讓大家沒有了‘倒閑話’的空子,人也變得更合群,懂得忍讓了,總之是非少了、快樂多了!”
自古泉州人的骨血中就有“海納百川”、“豪邁豁達”的品質,今天,這樣的性格在參與文體活動中找到了相同的波動頻率,引發了共鳴。與此同時,一部分閩南人性格中保守、排外的負面因子及由此催生的“熟人經濟”現象得到改觀,尤其在廣場舞、唱紅歌等交流氛圍濃厚的自發性活動中體現得更明顯。無論是退休教師、干部、工人、老板、家庭婦女,還是來泉務工人員,在這里,沒有門檻,沒有小團體,不同的社會階層在同一個平臺上找到難得的交流契機:或一起研究舞姿,或幫忙搬運樂器,或為殘障人士讓座,人們和睦相處、友愛向善,社會風氣越發和諧。民間組織泉州芳草園歌友會提出的口號“愛唱你就來,來了你就唱”代表的正是這樣一種豁達包容的心態。
“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正在得到培育。”市社科聯主席朱學群如是說。的確,隨著文體活動深入人心,泉州城市的親和力、人情味不斷釋放。正在學爵士舞的湘妹子張嬌就表示,因為學跳舞,她結識了幾個知心的本地朋友,有工作良師,也有生活益友,這讓身在異鄉的她感到很溫暖。
一個健康的心態,能讓你更妥善地處理人際關系,始終保持豁達開放的精神狀態,個人“幸福指數”也隨之提高。而一座擁有如此心態的城市,難道不是充滿希望的城市?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