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昂揚自信的朝氣
健康生活方式備受推崇
行走在夜幕下的泉州,街頭轉角、城市廣場乃至街道社區內,隨處可見跳廣場舞的人群。
從“隔岸觀花”到“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再到恣情怒放芬芳,市民洪女士克服心理障礙、完成角色轉變,不過用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家住豐澤區福新花園的她,2010年起加入到小區廣場跳舞的健身潮中。
“剛開始不好意思,又不會跳,我都是站在隊伍的后面、邊緣跟著比劃,縮手縮腳的。”改變源自身邊舞友的感染和鼓動,“我看到大家不管跳得好不好,都很自信、舒展,不懂的地方,只要問一下身邊的人,他們都會很熱情地教你,沒有什么好害羞的。”漸漸地,她開始放開手腳,不再顧忌四周的目光,“廣場舞越跳越有感覺”,她從隊伍末端跳到了“排頭兵”的位置。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陽光的絢爛。多年來,隨著市民“幸福指數”的逐年提高,免費公園、廣場等公共設施的廣泛開放,大型綜合體育館、大眾健身設施的大力興建以及黨委、政府對文明風尚的大力倡導,越來越多的泉州人像洪女士一樣,離開麻將桌、關掉電視機、遠離六合彩,放下矜持與束縛,開始追求健康、高品質的生活,投身文體休閑的洪流。
自信、從容、朝氣蓬勃,這是你從參與文體活動的人群中所能捕捉到的光輝。家住市區新華路的楊強石夫婦退休后,開始學二胡,每周二、四、六晚準時到芳草園唱紅歌。為了方便歌友們學習,老楊專門花了一個月時間整理、打印出一本《新中國成立60周年激情老歌》,匯集200多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生活有了更多的樂趣和追求,如今的他,比剛退休時年輕了不少!
而老楊的歌友謝秀麗,則體會到了精神生活的富足,“剛退休時子女都不在身邊,很無聊!我每天都出去打麻將。”現在,她在芳草園當起唱紅歌的指揮,又是歌友會副會長,每天思考著歌曲更新、設備存放等問題,“歌友會每年還組織旅游、聯誼和演出,忙得不亦樂乎,仿佛回到了從前激情燃燒的歲月!”家住芳草園附近的泉州七中陳老師對此也很有發言權,“我注意到唱紅歌的隊伍里,有位很不起眼很普通的家庭婦女,開始唱歌后,整個人都變了,神采奕奕,兩眼放光!”
從僑鄉體育館揮汗如雨的羽毛球愛好者,到工人文化宮百源川池畔忘情唱紅歌的銀發老人、街頭巷尾走馬飛象的矍鑠老者,再到泉港山腰鹽場鼓槌揮舞的鹽工腰鼓隊、安溪鳳山森林公園結伴騎車的單車族……如果說廣場舞帶動了滿城女性,騎自行車、唱紅歌、下象棋等活動則讓男士也擁有了健身娛樂的機會,廣大市民通過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找到了鍛煉、娛樂、休閑、社交的廣闊天地。
曾經,我們很難想象自己會在大庭廣眾下跳舞,如今,文體活動的魅力,使得一股昂揚向上的朝氣不斷注入泉州人的精神花園。身體健康、精神充實、開朗樂觀——無形之中,泉州人健康向上的現代人格被塑造得更為立體。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