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見證閩越古都滄桑巨變 宜居藍圖正在繪就
http://www.caoliu14.com?2011-01-04 10:48? ?來源:福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閩侯曇石山
翻開新石器時代精彩畫卷
福州上游22公里的閩江邊,閩侯甘蔗鎮曇石村,有一座高出閩江江面20米的長形山崗便是曇石山文化遺址。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原始部落定居,福建文明從這里開始。
1954年初春的一個早晨,興修水利的農業合作社社員的鋤頭,在那里挖開了一段歷史的記憶。從此,歷經四十多年先后八次發掘,翻開了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精彩畫卷。
那里先后發掘出大量石刀、石斧、石鐮、骨器、陶器、獸骨,還有燒陶的窯基、取暖的火塘、房屋的殘基和墓穴。由于那里的文化遺存與黃河、長江流域同時代的文化遺存有著明顯的不同,地方色彩濃厚,被考古界命名為“曇石山文化”。
閩人愛喝湯的習俗溯源于曇石山人,一對夫妻冢的隨葬品中就有盛湯用的陶釜18件,形態各異。那盞照亮了125號女墓主靈魂的陶燈,因圓錐形長柄的獨特造型,合理的防風設計,及與在日本出土相似的制品而令世人矚目,又因它的“年歲”最長而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曇石山文化遺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列為“福建第一文化旅游品牌”。2004年,曇石山文化遺址保護和博物館建設工程全面啟動,總投資近7000萬元。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