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書記”:把三個“苦瓜”硬扭成了“甜瓜”
這個書記不但“傻”,還很“摳”,這是記者在村里聽到的第二種說法。“公家錢要當自家錢來掙和花”,張雅琴的摳門故事很多。
修完橋,再修路,造“百安樓”、“千禧樓”、“萬安樓”……她常年帶著全村120名黨員、村干部挑土做工,“既鍛煉了黨員隊伍,又改善了金橋環境,還為集體掙了錢,一舉三得”。
她還成立了鎮江第一家“村干部園藝工程隊”,帶著村干部坐拖拉機到處攬活,吃住全在工地上。有一個冬夜干活歸來,有人提議去喝碗羊湯,“到我家吧,老陸下的掛面,比羊湯還好吃!”張雅琴這一喊,沒人再好意思提羊湯——又為村里省下90元。
書記這么摳,黨員們都很服她。因為,重體力活她搶著干。她有嚴重的肩周炎,有段時間一只手連穿衣服都困難,咬牙用另一只手繼續干活還開玩笑:“我是真正的‘一把手’!”
“2008年初大雪,村物流中心的彩鋼棚要壓塌了,消防車水沖不掉,她急瘋了似地帶著村干部上了棚頂扒雪。有個棚子當場塌了,幸好她站的位置偏,只受了一點小傷。”村民姚步云至今憶起仍淚流滿面:“張書記說,‘我也怕死,可我舍不得集體資產流失!’”
丈夫陸榮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幾次勸她:你不休息,總不能讓其他人都不休息吧?她想了想說,“當干部不是來享福的,一名合格的村干部是服務者,也是勞動者、經營者,要像經營自家的田地、財產一樣,用心去為集體謀利,為群眾辦實事。”
“摳門書記”也有大方的時候。金橋3900多名普通村民就個個說她大方,而且是“真大方、會大方”。每年,村里僅是救困資金就超過50萬元。村民們這樣看她:“我們張書記,路上栽個跟頭都要為群眾抓把泥。”
村里每一分零散地、廢棄地,都被她“摳”了出來,點石成金——建門面房、建村工業集中區……高壓線橫貫的一塊廢棄空地,給她摳成了一個“金橋物流中心”,一期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200間商鋪為村里每年創收100多萬。盤活450畝存量土地的工業園,每年創收180多萬元,還帶動了400多位村民創業。
從負債20多萬元,到集體年收入近600萬元,金橋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5000多元上升到15000多元;“路難走、水難排、村容臟”,變成了“路好走、水系暢、村莊綠”;村里12層的“金橋大廈”,成了全鎮的標志性建筑。“城里人有的,我們樣樣不缺。”村民們對村里的一切,如今都無比自豪,3個曾經的“苦瓜”村,讓張雅琴扭成了一根蔓條上的“甜瓜”。
張雅琴由此先后榮膺了中國好人榜愛崗敬業好人、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省“十佳”農村新女性、江蘇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今年“七一”,省委表彰她為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0-18村支書燒掉村民為震區所捐衣物 稱沒人要占地方
- 2010-08-13搶救昏迷村支書 省衛生廳派出專家急赴南平會診
- 2010-07-26長樂村支書侵占河道填土蓋房 面積達3000平方米
- 2010-07-12村支書陳世華:我的工作就是為老百姓辦好事、實事
- 2010-07-02洪水襲來,他這樣詮釋責任 記寧化村支書廖美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