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記丹陽新橋鎮金橋村支書張雅琴
55歲,丹陽市新橋鎮金橋村總支書記張雅琴的生命之花,在這里凋零。她雖然匆匆走了,但給我們留下了一座美麗富裕的金橋,留下了一個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的背影。
雖已是寒冬季節,金橋村里依舊是滿眼綠意盎然。蘇式園林風格的農民公園,現代化村辦工業園,小橋流水間,掩映著一棟棟設施齊全的公寓、別墅。可村民們卻說,這是一幅尚未完成的新農村畫作,“因為在張書記的畫里,金橋要比現在至少再美五倍、十倍!”
“傻子書記”:把“朽木”雕成了“金木”
金橋村,前身木橋村曾是當地出了名的“窮村亂村”,許多人說這個村是塊不可雕的“朽木”。
“沒人干書記,我來試試!”聽說她要回村,有人笑她傻:放著鎮農服中心副主任不干,回村當受氣的窮村官,圖啥?結婚20年從沒和她紅過臉的丈夫也不贊成:“走馬燈似地換了10個男書記都干不好,你一個女人家,傻掉啦?”
張雅琴跟丈夫長談了一次。談她對鄉土的熱愛,談她的遠期規劃,這一談,就是一夜。“雅琴說,木橋的水有多深,她心里透亮。可我不犯一回傻,村里就沒救了。帶領群眾致富,是我們黨員的一份責任”,丈夫陸榮華回憶起那一夜,刻骨銘心。
“這個傻子書記我干定了。只要自己手不長,嘴不饞,身后沒尾巴,我相信一定能站穩腳跟。”2000年“七一”,45歲的張雅琴走馬上任。
木橋村要發展,必須招商引資。最冷的三九天,每天早上5點,跺著腳去本村能人崔洪昌家大門外守著,晚上八九點鐘又來。找了不下10次,對方動容了:錢可以投,但必須把橋、路先修好。可村集體賬上除了20多萬元債務,一個子也沒有。為了籌錢,張雅琴帶村干部到幾十里外的磚窯,挑回一擔擔殘磚破磚;不顧刺骨寒冷,卷起褲腿跳到河里挖土方。在她的帶動下,村民站不住了,也跟著跳下去,號子聲和著漫天大雪……那一幕,村民張耀龍至今歷歷在目:“天真冷,可雅琴這個傻子書記讓我們心里滾燙。”
就這樣,張雅琴終于籌滿了60萬元修橋資金。4個月后,村里第一座水泥橋通車了。通車那一天,崔洪昌二話不說,簽字把廠子搬回村里。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木橋這塊“朽木”逐漸雕成了“金木”。下轉A5版
上接A1版 日子剛剛好過一點,2004年,鎮里把更窮的八字橋村、閘橋村“捆”到了木橋,取名“金橋村”。她毅然接下了這份擔子:“自己有口吃的,就不能餓著一家人。”她從有限的木橋村資金里劃撥出大筆經費,改善其他兩村的公共事業。名聲傳開了:這個書記傻得可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0-18村支書燒掉村民為震區所捐衣物 稱沒人要占地方
- 2010-08-13搶救昏迷村支書 省衛生廳派出專家急赴南平會診
- 2010-07-26長樂村支書侵占河道填土蓋房 面積達3000平方米
- 2010-07-12村支書陳世華:我的工作就是為老百姓辦好事、實事
- 2010-07-02洪水襲來,他這樣詮釋責任 記寧化村支書廖美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