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潛規則帶來“弱勢感”
公職人員弱勢感何來?有分析人士認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是在激烈的官場競爭、嚴厲的問責制度和強大的網絡監督面前,一些公職人員如履薄冰;二是在某些地方存在“潛規則”的情況下,很多公職人員深感無背景不好辦事;三是公務繁雜,既想有政績讓上級看得見,又要做民心工程讓老百姓滿意,但想要有所作為卻困難重重。
對此,有評論指出,目前在干部隊伍中無能者擔心被淘汰,貪污腐化者擔心被查處,甚至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都有可能遭遇問責,由此公職人員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也就不奇怪了。
供職于北京市某區政府的劉女士向《法制日報》記者坦言:“現在的政府信息公開等各項惠民措施都是萬眾矚目,稍有不慎就會留下話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心理上壓力很大。”
但是公職人員這樣的“大倒苦水”并沒有得到多數人的認同。有網友直言不諱:自感弱勢的公職人員未免有些“矯情”。
“公職人員這些通常意義上的‘精英階層’在收入、社會地位等方面,并沒有表現出足夠的不足和邊緣化,他們聲稱自己是弱勢群體時難免被質疑為‘無病呻吟’。畢竟,相對于農民工、下崗工人等傳統意義上的底層弱勢群體,他們真不能算是弱勢。”在北京從事媒體工作的吳先生對記者說。
公職人員屬弱勢群體一說雖然并未得到認同,但公職人員的自身“弱勢感”已造成現實問題,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近年來屢屢發生的公職人員自殺等非正常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僅2009年一年就有13名公職人員非正常死亡;2010年以來,媒體已公開報道的公職人員“非正常死亡”事件已有8起,其中大部分為自殺,事后調查表明多數以自殺來結束生命的公職人員是心理健康出了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此類事件會造成不良循環,給其他公職人員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使其“弱勢感”增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2-14“武大窩案”為何“想不腐敗都很難”?
- 2010-11-29"一把手"撐腰架空監督制度 集體腐敗已成反貪難點
- 2010-11-17“腐敗書記微博”是真是假須有個交代
- 2010-11-17揭開公安局長“腐敗日記”迷霧
- 2010-11-16超7成人支持“高考+面試”招生模式 又擔心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