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想救娃娃的命”
趙國文是朔州市山陰縣人,老婆李秀英、一雙兒女、收養(yǎng)的十四個孩子,一家十八口住在“愛心小屋”——他住了十幾年的老房子。
趙國文今年48歲,個子不高,額頭寬闊,蓄著凌亂的胡須,略顯沉默,和孩子們在一起,臉上會露出溫和的笑容。
童年的趙國文,身世坎坷,“出了這家進(jìn)那家”,用他的話說,“和孤兒差不多”。“我這輩子,可以說沒有真正體會過父母的愛”。趙國文兒時的家庭情況復(fù)雜,他始終回避著,記者也不好再觸碰他那傷心的往事,他說“做夢都想有個溫暖的家”。
1995年,在供銷社工作的夫妻倆雙雙下崗了,那以后,他干過的行當(dāng)自己都數(shù)不清,跑過車,幫過廚,送過貨,做過小買賣,大大小小的零工不知換了多少。
和唇腭裂孩子的緣分,在十年前就開始了。趙國文記得很清楚,那是2001年9月1日,他去大同辦事,路過一家醫(yī)院,看到有十來個人圍在門口,議論著什么,“我也是想看看熱鬧”,趙國文湊了上去。
擠到前頭,眼前的情景讓他愣住了,一個破紙箱,幾張薄床單,包裹著一個嬰兒,出生才幾天,圍觀的人議論,趙國文湊近一看,“嘴唇上裂了個口子,挺明顯,是個"兔唇"”。
“那個眼神好像拽著我,根本走不動”,趙國文醒了醒神兒,把孩子“撿”回了家,取名趙吉斌,“看著真可憐,就是想救娃娃的命”。
趙國文家條件差,兩口子在縣城開著個小飯店,生意一般,勉強(qiáng)糊口。忽然領(lǐng)回這么個孩子,親戚朋友都說他,“你自己還有兩個孩子,怎么養(yǎng)?”,也有人看笑話,說他傻,撿個“有問題的娃娃”回家,給自己找事兒。可他總說“一個娃娃能吃多少?有我口吃的,就餓不著他”。
吉斌一天天長大,嘴唇上的“缺陷”也成了老趙的心病。2005年5月多,趙國文帶著4歲的吉斌,到大同第三醫(yī)院做了檢查,手術(shù)費(fèi)要五千,“哪有那么多錢,只能先回家。”
借遍了親戚朋友,才湊夠錢,“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吉斌做了唇腭裂矯治手術(shù)。趙國文沒見過做手術(shù),“手術(shù)前實(shí)施全麻(醉)后,孩子暈過去了”,他一下慌了,在手術(shù)室門口坐立不安。“兩小時四十分鐘”,回憶起五年前的手術(shù),他脫口而出。
吉斌手術(shù)后一年多,2006年12月28日,趙國文打零工,路過當(dāng)?shù)匾蛔鶑R宇,在門口又“撿”回一個男嬰,也是唇腭裂,取名吉祥。老趙說,自那起,再看到唇腭裂的棄嬰,“想都不想就抱回家”。
到2008年,趙國文已經(jīng)收養(yǎng)了5個孩子,2009年再來4個,2010年又添了5個。
老趙家現(xiàn)在十四個孩子里,十個都是唇腭裂,其他四個孩子也都有不同程度殘疾。
老趙的善舉在當(dāng)?shù)貍鏖_,有人見到唇腭裂的棄嬰,都會跑來問他能不能收,他每次都接收,像撿了寶。更有甚者,一些狠心的父母直接就把自己唇腭裂的孩子送到他家門口。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09-12-02妻兒同時遇車禍落水 丈夫忍痛棄兒救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