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鄧國勝:慈善的真諦在于全民參與
http://www.caoliu14.com?2010-10-14 08:11?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本報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溫源)針對近日社會熱議的富豪慈善行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在日前召開的“災難應對研究暨全民公益行動研討會”上表示,慈善的真諦在于所有公民的參與,特別是普遍公眾的參與,這也是一個大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據鄧國勝介紹,與發達國家成熟的慈善業相比,近些年我國慈善業增速很快,但主要是企業捐贈增長較快,中國富人捐款大多以企業捐贈的形式實現。相比之下,個人捐款占整個捐款的比例卻不斷下降,而且多屬于災害捐贈的模式,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多在災害發生時捐贈,平常較少參與。鄧國勝分析,百姓慈善偏弱的原因,主要是公民慈善意識普遍不強,社會更多關注少數富人的捐贈行為;加之我國慈善事業剛剛起步,研究不夠,人才儲備不足,透明度不高,公民缺乏有效參與慈善的平臺;更為重要的是,多數慈善機構重視大額捐款,嚴重忽略公眾個人的小額捐款。
鄧國勝認為,慈善的真諦在于所有公民的參與,尤其是平民的參與。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積極培養人與人彼此幫助、關愛的道德價值體系和人人參與的慈善體系。如果一個國家的慈善沒有普通公眾的參與,這種慈善一定是畸形的、不健康的。為此,鄧國勝建議,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慈善觀念,慈善并不等同于捐款,給一個微笑,幫助一個身邊的人,都是慈善;其次要推動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給民間慈善組織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寬松的政策環境;同時,慈善機構要有長期戰略性的眼光,不斷提升社會公信力,不僅要關注富人慈善,也要為普通百姓搭建慈善的平臺。記者溫源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10-13長泰縣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
- 2010-10-13富豪做慈善 閩商13人上榜慈善百強名列全國第三
- 2010-10-08社會的慈善焦慮與黃光裕的私人財富
- 2010-09-30聚焦中國十位“民間慈善家”(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