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13日訊 日前,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意產業司代理司長迪米特·根切夫、美國經濟學家聯合會首席經濟師斯蒂文·賽維克、中國國家商務部、國家版權局,國內部分高校知識產權專家組成的調研組,到福建德化縣調研版權保護工作情況,了解版權保護對促進德化陶瓷產業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福建德化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是中國陶瓷文化發祥地之一,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德化窯是“民窯”的代表,德化陶瓷曾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產品漂洋過海,揚名海內外。
改革開放后,德化縣把陶瓷業作為支柱產業優先發展,現有陶瓷企業1125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已在全國各地建立“中國瓷都·德化陶瓷營銷(展示)廳”37家、陶瓷經銷網點2萬多個,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西洋工藝瓷出口量居全國首位。
中共德化縣委書記、縣長李輝躍介紹說,在實行版權保護之前,德化縣陶瓷企業侵權盜版、仿制拐單、競相壓價現象時有發生,這種無序競爭極大挫傷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阻礙了陶瓷業的發展。
針對這一狀況,德化縣積極嘗試和摸索產權保護的方式方法,保護企業合法利益,促進陶瓷企業公平競爭和產業有序發展:由政府成立版權保護領導小組,將版權保護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成立版權登記中心;出臺優惠政策,免費為企業登記,同時出臺獎勵政策獎勵企業創造品牌,創造名牌;通過各種手段宣傳知識產權保護,保護企業的利益,保護產業的發展;加強版權執法監管,成立版權保護協會,及時解決版權糾紛案件,及時維護企業的版權利益。
自2001年開展版權登記以來,德化縣累計已為全縣陶瓷企業辦理作品版權登記6800多件,版權作品登記量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共解決版權糾紛74起,有效規范陶瓷行業的市場競爭秩序,激發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全縣每年開發新產品2萬多件。全縣陶瓷產值從2000年的18.83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09年的71.32億元人民幣,增長278.76%。2006年,德化縣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全國版權保護工作示范單位”,這也是全國第一家縣級版權保護單位,“德化經驗”在全國推廣。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創意產業司代理司長迪米特·根切夫認為,在發展過程中,德化已經把傳統的工藝結合現代新理念,以及運用產權保護,來保護、促進德化瓷器產業的發展,這一點讓他印象非常深刻。
此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到德化縣調研版權保護工作情況,旨在進一步總結德化縣版權保護工作經驗,爭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將德化列入版權保護推進產業發展優秀案例,讓德化縣成為中國乃至發展中國家版權產業示范基地。
德化縣委文明辦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