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熱心服務,優化“濟困助學”幫扶質量
在鄉黨委的組織下,“濟困助學”基金會的同志熱心服務,把好事辦好,獲得廣大學子的好評。
(一)健全機制,分工到人。基金會由鄉黨委書記任顧問、退休教師、鄉關工委副主任黃圣池任會長,由鄉分管教育的領導、較有威望的老同志及中小學校長組成基金理事會,理事會下設辦公室、財務室,辦公室負責宣傳、收集信息、建卡立制、聯絡等工作,財務室負責資金籌集、發放等工作。在兩年多的工作中,不斷健全基金會工作機制。2006年初,基金會將借款條件、程序和所需材料整理成文下發到各村,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全面了解,及時支助。一是明確基金會的支助方式。從基金會當前資金不多和鼓勵大學生畢業后自食其力、熱心回報基金會,擴大資金總額的目的出發,基金會采用低息借款的形式支助大學生,利息按月息千分之二計算。原則上每學年借出總金額控制在5萬元左右,每人每學年借款額度為2000-5000元,家庭困難的學生可借款2000元,家庭失去雙親的學生每學年可向基金會借款2000-5000元,受助的大學生在畢業就業2年后還清所借金額。二是全面了解,確定支助對象。每年8月初向全鄉各村了解考上本二以上院校的大學生情況,了解其中的困難大學生。在初步確定對象后,由他們寫支助申請書,根據申請書情況,組織基金會人員進村入戶全面了解,形成書面材料,統一在基金會理事會上研究確定支助對象,會后將支助對象情況公示一星期,沒有疑義后正式確定支助對象。三是及時發放支助款。在正式確定支助對象后,經理事會研究,確定支助金額,及時辦理借款手續,將支助款發放到位。
(三)關注學生,延伸幫扶。發放借款不是工作的最終目的,我們的根本目的是幫助這些困難學生較好地完成學業,成長為社會的有用人才。為此,鄉關工委主要從兩方面延伸幫扶工作,為培養他們成才服務。一是給受支助的學生寫信,通過寫信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信發出去之后,陸續收到他們的回信,誠懇地向我們匯報在校情況,讓我們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有較全面的了解。二是召開座談會,了解他們的成長情況。沒,每一年8月份,都召開了一年一度的受助返鄉大學生座談會,會上各大學生匯報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交流各自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個人見解和自己的理想。他們紛紛表示,要在學校努力學習,多掌握本領,不辜負社會和家鄉的期望,早日回報社會。其中有一位羅祥雙同學說:“滴水之恩,以涌泉相報。今天濟困助學基金會支助我上學,我一定會記得這份恩情,是這筆錢讓我走進校園,讓我懂得外面的世界。我會比別人更加珍惜這樣的機會,四年后,我的收獲一定是沉甸甸的。”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