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09年底,該工程已為全省1000多位肢殘患者安裝假肢矯形器,發放1400多輛輪椅以及450副拐杖。在1000多名裝上假肢的貧特困肢殘人中,年齡最大為85歲,最小的為2歲。有140多名老人實現了“邁出家門,出去走一走” 的夢想;678名青壯年中,有的走上自主創業之路,逐步擺脫貧困,有的經層層選拔,成為當地優秀的殘疾人聯絡員,有的學得一技之長,穩定就業。
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能夠得到幫助的肢殘人士仍然有限,尤其是在農村,需要幫助的肢殘人士仍然較多。據不完全統計,我省有各類殘疾人221萬、其中肢殘人49.9萬人、涉及44萬個家庭,70%以上的人生活在農村,而絕大多數是低保戶。安裝一個普通的假肢需要5000多元,以他們每月享有200多元的農村低保金來算,要不吃不喝2年多才能實現自由行走的夢想。
仙游縣民政局副局長劉永文告訴記者,基層財政有限,雖然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仍然不能完全滿足肢殘人士的需要。一方面肢殘人士較多,又較為貧困;另一方面,基層財政又無法全部照顧到他們。因此,需要有個常態的幫扶體制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為此,從今年開始,省民政廳決定將這一幫扶工作常態化,在全國率先建立起“肢殘助行工程”長效機制,造福更多的肢殘人士。
據了解,本著民生為重,著眼長遠的原則,省民政廳提出在堅持現行工作機制不變,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渠道不變,省假肢中心負責實施的基礎上,建立“肢殘助行工程”長效機制,繼續免費為全省貧困肢體殘疾人士安裝或更換假肢矯形器具,持久造福肢殘人。
省假肢中心副主任莊建萍告訴記者,按照計劃,今年省假肢中心將為全省245個肢殘患者安裝假肢,重點偏向農村低保戶。目前,我省已完成了漳州、莆田等地的測量取模工作。這些肢殘人士下個月就可以到省假肢中心來試專為他們定做的假肢。
記者了解到,省假肢中心還將為到福州試假肢的肢殘人士提供幫助,為他們報銷最高車費150元,免費提供住宿。“在中心里,我們有專業醫師幫助他們訓練,如果之前有安裝過假肢的,那試完后就可以立即行走了。要是第一次,大概得訓練二十天到一個月。”莊建萍說,省假肢中心還會組織醫師回訪,以了解假肢裝配質量及穿戴效果,并向他們介紹假肢的日常保養及注意事項。
據了解, 今年項目將于12月底全部結束。
引題圖片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