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為了正義
2005年10月,曾玉贊調任德化縣消委會秘書長。工作崗位變了,但紅盾“老兵”為消費者服務的本色不變。曾玉贊常說:“群眾的利益大如天。”幾年來,德化縣消委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先后調處糾紛600多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曾玉贊的同事回憶說,有一次,永春縣介福鄉10多位村民到德化縣消委會投訴,稱在德化某水暖器材店購買的用于“安居工程”的PVC水管發生爆裂。雖然從德化縣城到永春縣介福村路途遙遠,且山路崎嶇難行,但老曾獲悉后當機立斷,兵分三路,一路去商家了解情況,一路到現場調查取證,一路去福州送檢水管樣品。經過一個多月的往返奔波,先后調解10多次,最終介福鄉村民獲賠4萬多元。事后,介福鄉村民要給老曾送錦旗,曾玉贊微微一笑:“人民公仆不為人民,對不起那份工資呀!”
老曾是德化本地人,平時工作中難免會碰到親戚朋友,但他常說:“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光明磊落,公則贏得民心。”他在工作中30年如一日地堅守著“公平、公正”的原則,讓消委會真正成為“百姓維權之家”,在群眾民主測評中,德化縣消委會的測評滿意率高達100%。2008年,曾玉贊個人被泉州市工商局、泉州市消委會評為優秀調解員。
維權,不為名利
跟老曾有過接觸的人都有同感:他這個人很實在。在工作中,他心里裝的是如何為工商多做一些事情;在生活中,他想的是如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工商系統工作32年,老曾對組織未曾有過任何怨言和要求,可他卻忘了自己雖然當了多年所長,至今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科員。1996年工商系統撤并工商所,他從所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但他更多不是想著個人的得失,而是放下心態與同志們一道沖在監管第一線。
老曾再有兩年就退休了。縣工商局領導考慮到他年齡的因素,想讓他多休息,把事情多交給年輕人,但他卻執拗地說,我能行,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即使退休也絕不當“逃兵”!2009年4月,德化縣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曾玉贊又一次承擔了重任,提出要把人民調解委員會建成一個具有“責任心、公心、誠心、熱心、耐心”——“五心級”服務的人民滿意的調解之家。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