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教育援藏事業(yè)為生命的好校長”
在林芝八一中學的大門,有一條掩映在綠樹中的“書山學海”校園文化長廊。在這里,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墻上不僅有教育教學規(guī)章制度、英模人物、校史等等,還有學生的書法、美術、攝影作品等。這是張敏實施的學校“外樹形象、內(nèi)練苦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年前,初來乍到的張敏發(fā)現(xiàn)從硬件設施上看,八一中學已是一所現(xiàn)代化的校園,但教育理念卻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作為學校常務副校長,他從基礎工作做起,深入班級與師生員工交談,了解有關制度建設情況、辦學成就和存在的問題,經(jīng)3個月的深入調(diào)查研究后,他提出了以建立西藏自治區(qū)級初級示范中學為目標,實施教育教學改革,轉變辦學理念的階段目標,并且建立了5年發(fā)展規(guī)劃。
改革的進程并非一帆風順,不少人覺得他所實行的這一套只適合在內(nèi)地,在林芝根本行不通。在質(zhì)疑的眼光中,張敏用坦克一樣的開拓精神頂住了來自各方的壓力,他相信自己深入基層調(diào)研的結論,毫不猶豫地堅持推進教學改革。
“一開始,連我也有一些看法,但實施后效果確實不錯。”八一中學副校長鞏有良坦言,“比如,我們2008年中考,500分以上也就是22人,成立了培優(yōu)復查班以后,2009年就達到37人。”
三年來,張敏憑借自身豐富的教學管理經(jīng)驗,開創(chuàng)性地把福建先進的教育方式帶到高原邊陲,建設起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zhì)教學管理隊伍。他引進了集體備課的理念,規(guī)范學生作業(yè)、統(tǒng)一考試要求,建立聽評課制度。同時,采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做法,將10位老師分批送到福建師大附中學習,同時邀請8名附中教育專家進藏講學。現(xiàn)在,張敏提出的20多項改革都已付諸實施。他編寫的《教師工作手冊》成為林芝地區(qū)教師的范本,他搭建的教師資源庫,成為教師查閱資料、互相交流的平臺。
返回福建前夕,他找來學校教務處、教研室的老師,把自己制作的60多個課件拷貝給他們,和他們談管理、談教學、談老師、談學生,一件件地安排,一遍遍地囑咐……
張敏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給學校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去年,學校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由3年前的6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如今,林芝八一中學已成為地區(qū)級示范學校。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9-02晉江市舉行2010年第一批“愛心助學金”發(fā)放儀式
- 2010-09-01邵武鐵城愛心公社舉辦“愛的傳遞”助學晚會
- 2010-08-31德清縣開展陽光志愿者"愛心義教"活動
- 2010-08-30唐國忠參加書畫名家 “迎特奧·獻愛心”活動
- 2010-08-29迎特奧·獻愛心書畫義賣 首日籌善款1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