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景區申遺的“后遺癥”
http://www.caoliu14.com?2010-08-13 10:46? ?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8月1日,“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丹霞”六地共為“申遺”花費十幾億元,中國丹霞申遺專家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彭華表示,這些錢花得值。“申遺”成功后,除旅游經濟發展之外,品牌提升、美譽度提升、環境改善所帶來的其他項目投資,外圍城市和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等,會得到更大的收益。
經濟、文化發展同質化,是久治不愈的社會燥熱癥。人云亦云,人有我有,爭先恐后,一哄而上,是其綜合表現。經濟建設如此,在經濟夾迫下的文化建設更是如此。從“節慶文化”、“名人故里”到方興未艾的“申遺熱”,莫不如是。根據建設部統計,目前中國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內的35個項目正式備選申遺,而各地提出申遺的已經排隊到下個世紀。
“申遺”本是好事,在言必“接軌”的情勢下,申請加入世界遺產名錄,實乃“接軌”之舉。更進一步,倘若“申遺”成功之后,能夠嚴遵1972年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之主旨——聯合全世界的力量,保護全球最珍貴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使之世代傳承,永續利用——善莫大焉。
而察探國內“申遺”之初衷,庶幾與“名人故里之爭”如出一轍,背后都貼著“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八個大字。遺產、遺產,就是要“產”——經濟產出。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山西平遙古城、云南麗江等“申遺”成功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刺激了地方政府,于是蜂附云集,日漸逼仄的“申遺”路上熙熙攘攘。“革命尚未成功”的孜孜以求,哪怕等到下世紀;“申遺”成功的,開始打起小算盤,擇定門票升價的黃道吉日。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8-12福建鄉村游地方標準通過審核 景區要有“土味”
- 2010-08-10石獅黃金海岸下月閉門改造 將成多功能景區
- 2010-08-10福建啟動景區廁所改建工程 按照國家標準建設
- 2010-07-19福建省有1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 部分景區將重點興建
- 2010-07-18兩岸320景區將施行“一票通” 通票定價2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