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流浪兒童車流中乞討
據《東南早報》昨日報道,一到晚上7時至12時,12名小孩就會出現在市區刺桐路與泉秀街、津淮街、豐澤街、湖心街十字路口乞討。零時過后,他們主要集中在泉秀街歡樂迪門口以及田安路與津淮街十字路口乞討,幕后還有組織者——他們的父母。警方隨后對這些行乞兒童的父母進行了處罰。
昨日下午3時,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道路,沒有看到流浪兒童。不過,在刺桐大橋往池店鎮政府的紅綠燈路口,記者看到2男4女共6個兒童在乞討。他們年齡都比較小,看上去都在10歲以下,各自舉著一個“我要上學的牌子”,向過往車輛要錢。短短幾分鐘,就有兩個司機給他們錢。附近的店主稱,這些孩子在這里有一個月了,每天都舉著牌子在車流中乞討,十分危險。
調查:七成流浪兒童來自農村
民政部調查顯示,目前全國流浪兒童總數在15萬左右,并且呈增長態勢。其中13歲—15歲的兒童最多,占六成以上。另外,從流出地來看,約七成流浪兒童來自農村。
泉州的流浪兒童多數來自外地,其中以安徽、河南、四川等地為多。他們的數量呈階段性變動,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成群的兒童流浪到泉州:多的時候,泉州市社會救助中心三十幾張床位都住不下;少的時候,一個孩子都沒有。
流浪兒童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他們一般都把車站、碼頭、橋洞、城市待拆建筑作為暫時的棲息場所,因此往往成為不法分子控制的對象,從事賣淫、偷、扒、搶等違法犯罪活動,甚至為一些吸、販毒人員運輸毒品。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很多流浪兒童以乞討或拾破爛為生,常常忍饑挨餓。
市法學會副秘書長洪泓曾對流浪兒童這個群體做過調研。他認為,我市流浪兒童出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多數來自單親家庭,有的是留守兒童;二是本地的流浪兒童出現增多趨勢;三是隨著離婚率的上升,流浪兒童數量上升。
這些流浪兒童要么在繁華街道上攔住行人強行乞討,要么穿梭于滾滾車流中敲車窗要錢,不僅自身的安全沒有保障,而且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損害市容市貌,給城市形象抹黑。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8-09乞討“童子軍”日討數百元 睡天臺一天兩頓飯
- 2010-06-06華山獨臂挑夫3000余次登頂養家 拒絕乞討
- 2010-06-04農民工血汗錢遭拖欠 包工頭無奈扮財神乞討
- 2010-05-2579%乞討流浪兒童有被犯罪分子操控經歷(組圖)
- 2010-05-21殘疾女孩的幸福傳奇:4年前沿街乞討 4年后幸福接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