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建于東漢年間(公元118-123年),是中國僅存的時代最早的廟闕,代表了中國古代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的典范。雕刻于漢三闕上的圖畫、篆書、銘文十分精美,是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史的珍貴資料。左:啟母闕(局部)。 右上:太室闕(局部)。 右下:少室闕上的浮雕石刻《蹴鞠圖》(7月30日攝)。
????在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的歷史建筑群中,創建于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筑典范;中岳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圣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會善寺,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余年來,它們影響了廣大范圍內的宗教建筑形制。
????在中國人的早期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天地之中心在中國中原的鄭州登封一帶,因而這里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古代禮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紛紛來此朝拜圣山、祭祀山神,傳經、講道并在此建立核心基地。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一起,留下了富貴財富,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類型的代表作品在此匯聚并得到了真實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筑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筑專家楊煥成說。
????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托,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臺、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