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警察的扶貧情結—記駐村村書記劉長凡
要想富,先修路。劉長凡經過與村兩委班子成員研究,一致認為要改變村部經濟落實狀況,首當其沖必須改善當地交通條件。達成一致意見后,劉長凡積極向省交通廳、市交通局等有關單位爭取村道建設補助款,發動村民集資。經過4個多月的奮戰,一條寬5米、長達7公里的水泥硬化村道修建成功了。
制約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解決了。村民們歡欣鼓舞。劉長凡趁熱打鐵、順勢而上,繼續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充分發動群眾,采取群眾捐資、企業扶貧贊助、慰問幫扶、專項工程補助等方式,共籌措了500多萬元資金投入到小學操場硬化、自來水工程、村道護坡、村部衛生所、垃圾處理池、村部辦公場所、群眾文體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年逾七旬的村民鄭老漢這樣說道:“劉書記駐村3年,村里變化可大了,路也通了,燈也亮了,水也凈了,樹也綠了,人也更活了。”
為了徹底改變經濟落后狀況,劉長凡積極探索,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他引進茶葉種植技術,由村主干和鎮包片領導一同到泉州安溪縣采購茶苗,利用荒廢的土地進行茶葉種植,以點帶面,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在市扶貧協會的幫助下,利用兔子繁殖快、養殖周期短等特點,從荔城區西天尾鎮肉兔養殖基地引進了250只母兔和20只公兔,免費贈送給10戶農民進行帶頭養殖。到目前為止,已售賣兔子2000多只,存欄數近3000只,提高農民大規模養殖的積極性。依托山區的地理條件,他扶持村民發展山雞養殖。目前山雞欄近1000只。
“我的最大心愿是,這里的村民從此能夠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的生活,共享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今年8月就要結束駐村工作的劉長凡這樣說道。(省司法廳)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