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春風,防范未然筑籓籬
“更重要的使命是預防!”這是少年庭的女法官們在經歷了一次次揪心審判后的共同心聲。2009年,城廂區法院與團區委正式聯合建立“院校聯動機制”,每位法官均擔任了轄區內各中小學的法制輔導員,先后到轄區內17所中小學進行普法教育。幾年下來,她們共上法制教育課50余次,受教育學生達3萬人次。建立在校生的犯罪免疫網絡和邊緣學生狀況通報、聯動網絡,不定期組織學生和家長旁聽庭審、模擬法庭、“法制進校園”、“送法進社區”、法律咨詢等活動;同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發動學生給失足的同齡人寫一封公開信;開展“千人爭當遵紀守法好少年”、“關愛生命、遠離毒品”簽名儀式;創建“雛鷹獎章校外法律知識章”基地;組織學生前往莆田市看守所接受少年犯的現身說法;通過“一助一”幫扶,與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為廣大中小學生筑起一道道遠離犯罪的藩籬。看著逐年下降的未成年人犯罪比率,她們坦言:“這,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成效顯著,片片捷報傳佳訊
陳列在少年庭辦公室內牌匾和錦旗靜謐卻極富感染力,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一塊牌匾身上都有少年庭法官們辛酸的付出。付出也終有回報,5年內,少年庭非監禁刑適用率從2004的9%提升到2009年的46.7%。有448名少年犯回歸社區矯正,更讓幾多失足少年重新找回親情和溫暖。僅2007年服刑少年犯中就有36人次獲得減刑,有27人次被評為積極改造分子,有17人次受到表揚,還有1人受到嘉獎。截止2009年,緩刑少年犯中有76名重返校園繼續學習,有12名考上了高等院校,有2名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有1名入黨積極分子,有2名成為國家級運動員,有122名在法官的幫助下繼續就業,有多名少年犯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師,創作出多幅反映新生的油畫力作。當一封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寄到城廂法院少年庭時;當一張張錄取通知書和專業技能證書送到少年庭法官手上時;當失足少年組建幸福家庭,將紅紅的請柬或節日賀卡交至“法官媽媽”們的手上時, “愛心法庭”的法官們臉上掛滿了欣慰和自豪。為了讓更多的失足少年重歸社會,少年庭法官們還積極調研撰寫《緩刑少年復學難應引起高度重視》等文,發表在《中國法院報》、《法制今報》等媒體上,得到社會各界的熱心響應,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還在相關信息上批示,將學校接受緩刑少年復讀工作納入校園綜治考評內容。
柔情道義擔肩上,春風化雨沁人心。在鮮花和掌聲面前,城廂法院少年刑事審判庭的法官們目光堅毅,毫不驕縱,始終牢記“少年強則國強”的信念,用濃濃的大愛溫暖著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家庭;用她們特有的和風細雨、鐵骨柔腸,為我們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默默駐守;用滿腔的熱血為天平爭色,為國徽添彩!(城廂區文明辦)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