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險情:樓杉上村2公里長的灌溉水渠出現險情,該村地勢較水渠低,若不及時將水渠上游的水閘打開實施分洪,一旦山洪暴發,水渠崩塌,將給樓杉上村280名村民帶來滅頂之災。
險情就是命令。俞書記立即帶領5名村黨員突擊隊員,冒雨前往排除險情。經實地堪查,要想對水渠實施分流,必須打開一側的水渠水閘閘門。但因水渠水流沖力過大,經過十幾次的嘗試,用手根本無法打開水閘閘門。周圍的干部群眾都焦慮萬分,手足無措。危難之際,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要把閘門打開分洪。情急之中,他想到一個辦法,果斷地用鐵鍬、鋤頭在閘門下挖個大坑,將水渠內的水分流到大坑,以減輕水渠的泄洪量。同時,用鐵錘把水閘敲掉,實施分流。經過近1個小時的奮戰,險情終于被排除,在場的干部群眾都長出了一口氣。
暴雨導致樓杉下村自然村水位上漲,低洼地帶群眾的房子最高已淹到一層了,那里的群眾必須轉移。可是暴雨如注,山體滑坡,洪水猛漲,給救援工作帶來危險……”
俞書記帶上3名突擊隊員,一頭扎進暴雨中。原本30分鐘的山路,經過2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終于到達樓杉下村。全身濕透的他,顧不上擦出臉上的雨水和汗水,兵分成二組,立刻轉移群眾。
由于年輕人外出打工,村里居住的絕大多數是老人,老人們行動不便,不愿意轉移,俞開誠書記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地做勸說工作。
一位80多歲的空巢老大娘,子女在深圳務工,腿腳不便,滯留在危房內,屋子搖搖欲墜。
“不好,大娘有危險!”俞書記沖進危房,背起大娘往外就跑。5分鐘后,那幢房屋廚房因進水一側發生轟倒塌……
樓杉村一下子涌現出大批災民,但俞書記給村里領導干部下了死命令:“必須安置好災民,要確保災民們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村里騰出村委會辦公樓,并安頓好災民的吃、住。
19點30分,召開村委會,研究部署下階段的救災工作重點。
晚上,俞書記堅持與幾名村干部24小時值班,徹夜未眠。
19日早晨,俞書記機驟響,“開誠,回家一趟吧,家里需要你幫忙”,電話那頭傳來妻子急切的聲音。
他皺了皺眉頭,可想到要向上級報告災情,唯一的辦法只能徒步走出大山。在簡單安撫妻子幾句,親自帶著2名村干部下山。
經過4個多小時的摸爬滾打,艱難跋涉,來到20多公里外的鎮政府,向鎮領導匯報災情。匯報完畢,他們又馬不停蹄趕往村里。
何坑、山頭洋、禾沙坑自然村道路中斷、通訊中斷、斷水斷電,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
俞書記迅速組織由村干部、黨員、兵青婦群團組織30余人組成的抗險突擊小分隊,分三組分別前往何坑、山頭洋、禾沙坑自然村運送救災物資。經過6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來到受災自然村,為災民送去救災物資,鼓勵受災群眾:“只要人還在,一切都會有的”。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