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酷6網推出的《瘋狂球迷24小時》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鐵籠,而這些“山寨版球迷”則是關在鐵籠中展覽的動物或畸形人,不管“它們”是否受過專業的表演訓練,只要“它們”在外表或言行上與眾不同,就足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為酷6網贏得點擊量,從而提升其廣告的價值。這些可憐的人,網站其實并沒有要求“它們”怎么賣力地表演,可在攝像機的催眠作用下,“它們”卻各出絕招,丑態百出,祭出了什么性感牌呀、偽娘牌呀,富二代牌呀等等,甚至不惜以裸露、打架博出位。如此這般,無非就是想借酷6的平臺炒作自己,以求一舉成名,并將知名度兌換成夢想中的很多“money”。殊不知,天下哪有這等美事。就算他們真的因此成了“網絡紅人”,最多也只能暫時地憑這種知名度賺取一點點小錢,就像舊時跑江湖耍猴的人扔給猴子的香蕉一樣,真正獲益的卻是耍猴的人——即策劃或播放這一事件的媒體。
為什么這么說呢?不可否認,“知名度”是一種無形的資本,可以兌換成“money”。然而,名有好名與惡名之分。如果成功地樹立了一個積極而正面的媒體形象,而且這種“名”的背后還有強大的“實”的支撐,這種名氣才會來得持久,而且相對于“money”的兌換率也會比較高——就算當事人不再是媒體的寵兒,也同樣可以利用這種“知名度”過上不錯的生活。但是,如果呈現在媒體上的是負面形象,就算當時或許能為當事人帶來一定的經濟報酬,但事后他或她恐怕將很難依靠這種“知名度”來謀生,因為一般沒有任何企業愿意請這種名聲不好的人來做廣告,更不用說做“形象代言人”了。相反,這種不好的媒體形象可能會終身跟隨他或她,使他或她遭受更多的社會歧視和社會排斥,從而進一步被邊緣化——如果缺乏一技之長,恐怕最終謀生都會成問題。
當然,這些“瘋狂球迷”可能本身就是邊緣化的社會群體,并不介意被社會進一步邊緣化,而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根本不在乎別人到底會怎么說“它們”。既然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在中國生活的壓力又那么大,那么壓抑,作為中國人,倒不如以寬容的眼光來看待“瘋狂球迷”們的畸形表演,并從中尋找一點生活的樂子。這也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宕子)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7-12世界杯球迷眾生像
- 2010-06-21世界杯各國“秘密武器”——美女球迷
- 2010-06-20世界杯,送給“球迷”父親的父親節禮物
- 2010-06-17老婆和球迷老公定“南非條約”
- 2010-06-17現在 我是朝鮮隊球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