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
● 1949年前的澡堂
★1949年后興建的澡堂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7月5日訊(本網記者 練仁福 黃孔瑜文/圖)
核心提示:6月中旬,福州市亮出總額超過百億元的招商計劃,打造“中國溫泉之都”,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國內唯一在主城區擁有豐富溫泉的城市,福州的“溫泉之都”大計底氣十足;而作為福州文化組成基因的溫泉文化,在綿延千年后將得以復興,為城市增添魅力。
泡溫泉
———文人騷客的創作溫床
在福州北峰桂湖山野叢林中,現今還散落著十多處的摩崖題刻,由于年代久遠,不少題刻已經字跡斑駁。
石刻已經模糊,但史料記載還在,其中有一首作者為“誨庵訓”的詩:“磊落一云窩,潺溪奔不止。泉且潔而溫,滔滔皆如是?!边@首詩刻在北峰桂湖的石壁上,楷書,宋代釋可遵曾抄錄過。有人說,這石刻是朱熹所寫,因為朱熹自號“晦庵”。
歷代名人詩人詠題福州溫泉的詩作很多,這不稀奇。
值得玩味的是,無論作者性格如何,在赤條條泡溫泉后寫下的詩,都煥發出灑脫、暢快的真性情———抗金名將、宰相李綱詩作“何似此泉澆病叟,不妨更入荔枝鄉”;宋福建文臣提刑呂本中的“歸途尚欲療瘡疥,乘乞溫泉一勺湯”;康熙貼身隨臣查慎行的“依然沂水風雩意,童冠中間著老狂”。
1936年,郁達夫剛來福州時住在臺江青年會,隨后搬遷城里,“附近有溫泉可泡”是他選擇居所的重要條件。在福州期間,郁達夫的作品及日記中提到泡溫泉的達十余處之多。一次他在福龍泉洗浴后,詩興大發,向賬房要來筆墨,揮筆寫下了“為因醉酒鞭名馬,但恐多情累美人”。
福州閩劇界的林舒謙、陳明鏘、鄧超塵等大腕們也喜歡泡溫泉,一邊泡湯,一邊創作;據說,《貽順哥燭蒂》等閩劇經典,就是鄧超塵在湯池中“泡”出來的。
“非福人不能來福地,有龍脈才會有龍泉。”這是清代經學家、林則徐的老師陳壽祺為福龍泉澡堂撰寫的對聯。在福州溫泉文化研究者鄭經蒙看來,福州溫泉歷史與福州歷史同步,讀懂了溫泉也就讀懂福州。文人騷客泡溫泉時的藝術作品成了“閱讀”的載體。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