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群年輕教師自發成立“教師成長共同體”
渴望成長,走到一起
2008年6月9日,在廈大上弦場,五六個年輕教師聚在一起舉辦了第一次讀書交流活動,“教師成長共同體”(下簡稱“共同體”)宣告成立。其實,早在2008年前,主要發起人、廈門市教科院的段艷霞就萌生了成立一個共同體的想法。
還在學生時代,段艷霞就接觸了類似“共同體”的民間團體。1999年—2002年,她在廈大高教所讀書,三年里的每周六晚上,她基本都在高等教育學泰斗潘懋元先生家的“周末沙龍”里度過,這段經歷讓她很懷念。
而此后,段艷霞也參加了幾個類似“共同體”的民間團體,如2004年火炬學校青年教師組織的 “讀書俱樂部”、廈大社會學系留英博士易林老師組織的“讀書會”,熏陶在這樣的讀書交流氛圍中,她萌生了組織一個中小學老師自己的讀書會的想法。
碰巧一次聽市教育局副局長任勇的講座,他無意中提到的一段 “和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師在周末讀書交流”經歷,給了段艷霞極大啟發: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同伴互助”呀,何不打造一個平臺,讓自己與他人一道成長呢?在與一線教師的接觸當中,她發現很多一線教師像她一樣,渴望成長,卻苦于進修機會缺乏。于是,她把成立“共同體”的想法與游清、劉勝峰、呂珈臻等幾個老師一說,一拍即合,于是以“讀書、研究、合作”為最大特點的“共同體”誕生了。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