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點〕
?
為民惠民抓創建? 凝聚合力促發展
-----蓉中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啟示
?
蓉中村在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陣地,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經濟先行、文化引領、科學發展、強村富民”的發展路子,給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堅持圍繞中心,通過大力發展經濟提供物質保障。蓉中村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豐碩成果,最根本的一條,就在于始終堅持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堅持發展為先。蓉中村是個不靠山、不靠海的村莊,沒有明顯的資源優勢。蓉中村有崇文重教的光榮傳統,正是這樣一種文化積淀,使蓉中人具備了強烈的發展意識。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他們先后引進、創辦18家企業,現有村“兩委”9名成員中就有6人自辦企業。蓉中村通過發展經濟,匯聚了人氣,振奮了人心,激發了村民追求先進文化的熱情,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持久的內在動力。他們能夠自覺意識到文明創建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并抓住先進文化這個重點,通過文明創建這個平臺,把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的各項任務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綜合效應、整體效應。這是難能可貴的。
----培育先進文化,通過融匯多元文化培育道德新風。當前,在強勁的工業化、城市化浪潮中,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臨傳統文化、鄉土文化、企業文化、網絡文化等多樣選擇。如何在這種多元的文化交匯中,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文明和諧的道德風尚,就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課題。蓉中村充分發揮本村人文優勢,組織大規模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整合發展鄉土文化、企業文化、網絡文化、校園文化,不僅破除了不合時宜的陳規舊俗,而且為村里各項事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運作平臺,營造了農村文明向上、積極進取的社會氛圍,這對于如何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陣地,顯然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創造和諧環境,通過為民惠民激發群眾主體意識。蓉中村在培育文明鄉風過程中,重視鄉村和諧人文環境的營造。首先是班子和諧。蓉中村 “兩委”成員都是在多年發展中涌現出來的經濟能人,班子成員講政治、顧大局,辦事公道,向心力強。比如,村“兩委”帶頭創辦的一些企業,主動提取10%利潤用作村財,支持村里各項事業,有的村委還免費為村里的老人協會、文化活動隊伍提供裝備等。其次是人際關系和諧。該村充分尊重民意,民主管理落實到位,定期召開村民大會,商討村里重大事項,遇到糾結不清的問題,也交由公議解決。同時還積極為民辦實事,如企業優先安排本村人就業,解決了年輕人沒事干的問題;成立各種文藝活動小分隊,舉辦各類活動,豐富了廣大婦女的閑暇生活;成立老人協會,組織老人集體活動,使老年人有了良好的精神依托。這些做法看似平常,卻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糾紛。實踐證明,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讓群眾在參與中得實惠、受教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就會真正獲得生機與活力。?
----善用社會資源,通過延伸工作“手臂”形成合力。農村基礎薄弱,財力、資源有限,如果眼光向內,僅靠自身單一力量,精神文明創建工作難于開展。蓉中村先后通過與省文化廳、省委辦公廳、電力公司、農業銀行、廣播電視大學、駐軍部隊、東方歌舞團等多個單位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借力共建、伸長工作手臂的工作模式,較好地實現了互動雙贏,促進了發展,帶來了和諧。蓉中村的實踐證明,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中,要善于借助外力,通過開展各類共建活動,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為農村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支持,文明創建才能不斷獲得新的推動力。(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