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做法〕
?
南安市蓉中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七步棋”
?
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共有村民640戶,26591人,人均年收入14760元,村財年收入達230萬元。該村近年來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先后得到中央領導李長春和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的批示肯定。5月22日,在全國經濟強村精神文明建設座談會上,蓉中村作了經驗交流。它概括起來就是,圍繞“經濟先行、文化引領、科學發展”,精心下好培育新風尚、塑造新農民、滿足新需求、打造新優勢、增添新活力、美化新家園、平安新蓉中“七步棋”。
1.唱響主旋律,培育新風尚。一是制定村規民約,明確村民社會規范、法制規范、道德和行為規范,改變村民封建迷信、婚姻喜慶大操大辦的陋習。二是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圍繞勤勞致富、誠實守信、崇文重教、科技興農、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熱心公益、環境保護、平安創建、家園清潔十個方面,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同時把文明農戶星級與銀行貸款授信額度、入黨評先、推薦就業、后備干部推選掛鉤起來,吸引農民參與。三是建立村民福利保障機制。村財每年為小學生繳納課本費,為全村農戶全額繳納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為老年人發放慰問金。重獎考入高校的學生。通過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有效地引導村民弘揚文明新風尚。
2.優先辦教育,塑造新農民。一是加大對村小學和幼兒園的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使之達到省級達標學校標準。二是組織村后備干部、企業骨干、青年企業家到福建電視大學梅山實驗學院進修培訓;與南安電力公司聯合舉辦農村電工實用技術培訓班,把村青年學員輸送到蓉中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就業。三是開辦科技實用知識講座,聘請技術人員入村開辦“田頭會”,推廣農技,解決村民種養難題。四是發揮老年協會作用,組織老年人學習養生保健知識、南音知識、歷史知識和時事政治。五是成立村教育基金會,發動海外僑親和企業家捐資助學。目前已形成從幼兒園、小學、中專、成人教育、電大、遠程教育、老年大學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形成“家家戶戶進課堂,全體村民學習忙”的新氣象。
3.繁榮村文化,滿足新需求。樹立“小村莊也要有大文化”的理念,把鄉村文化、僑鄉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企業文化交匯融合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蓉中文化。連續舉辦三屆村文化節,開展文藝表演、企業宣傳推介、產品訂貨會和拔河比賽等活動,為村民提供“文化大餐”。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建成了“一屋”,即全省最具規模的農家書屋示范點——“蓉中書屋”;“兩中心”,即建成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閑活動中心;“三館”,即國家一級達標圖書館----李成智公眾圖書館、村進士第---南安市美術館以及蓉中村綜合文體館。同時,還建有遍布各個自然村的10個戶外健身走廊和籃球場。加強文化隊伍建設,組建女子腰鼓隊、工會“威風”鑼鼓隊、青年管弦樂隊、老年南音隊和門球隊等文體活動團隊;依托福建電大梅山實驗學院成立“蓉中村藝術學院”,籌建農民藝術團,培育鄉村文化人才。
4.聯合“工青婦”,營造新優勢。村工會每年開展“五一”主題月、“學習培訓工程”、“崗位模范之星評選”、“技術大練兵”等特色活動。有7名成功創業的村“兩委”成員擔任青年人創業導師,加強對青年的幫扶培養。春節期間,全村青年企業主們自發舉辦發展論壇,并為老年人捐款,贈送運動服。村團支部今年被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村婦聯組建了“女子清潔家園隊”、“婦女關愛慈善協會”等組織,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建設。
5.共建助發展,增添新活力。五年來,該村先后與中國東方歌舞團、福建省聯通有限公司、福建省農業銀行、南安電力有限公司、泉州市光前醫院、臺灣彰化縣埔鹽鄉埔南村等20個單位共建,形成文化陣地共建、文化活動共辦、農民教育共抓、人居環境共創、改革開放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讓共建單位的信息、資金、人才為蓉中村服務,為新農村建設助一臂之力。通過與中國東方歌舞團開展文化共建,蓉中村成為全國首個中央級文藝院團聯系群眾基地;與省文化廳共建,群眾的公共文化活動設施得到配套完善;與福建省農業銀行共建,有450戶村民辦理了農業銀行三戶聯保的“惠農卡”,共獲得375萬元的授信額度,有效扶持了6家生豬養殖戶擴大生產規模;與泉州、南安電力系統共建,實現企業、村民電網入戶檢修;與泉州市光前醫院共建,促進送醫送藥進村入戶,老年人享受免費體檢;與省電大梅山實驗學院共建,村里的后備干部、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青年企業家可就近進修學習市場營銷和市場管理知識。
6.規劃促整治,美化新家園。先后投入數百萬元,建設新村住宅小區,實施“三舊”改造工程、芙蓉溪整治工程、夜景美化工程,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目前,該村順利實現“四通五化”目標,全村村級道路硬化率達100%,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廣播電視入戶率高達98%。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 實施“一元長效機制”,組建保潔隊伍,實行全日保潔,共同監督美化環境。
7.管理講民主,平安新蓉中。建立了基層事務民主決策機制,重大事項均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大會、群眾大會決定。同時,在公共事業建設投入中采取以村集體為主、群眾籌集為輔的方式,調動村民共建新農村的積極性。建立蓉中村村級網站,促進村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確保了村民的知情權。加強“平安蓉中”創建,成立村警務室、矛盾調解室、巡邏隊,建立了由村老人會、村民小組長、村委會多層次的村民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在全村安裝了24個電子眼,成立了24小時治安聯防巡邏隊,公安警務室、民事糾紛調解委員會,創造了村連續五年零上訪案件、零刑事案件、零重大封建迷信活動發生的佳績。2009年,被評選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南安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