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師傅,你——辛——苦——了!”昨天下午,從世博園回華東理工大學的奉賢12號志愿者班車即將啟程,司機鐘章順還沒來得及關上車門,卻意外地聽到了車上45位志愿者的齊聲大喊。
愣了一會兒,他才意識到,這是孩子們送給他的臨別禮物。昨天是華東理工大學園區志愿者結束服務使命的日子;告別時分,他們把最響亮的感激送給接送他們兩周的司機和像鐘師傅這樣的“幕后英雄”。
不止他們,幾乎每個學校、每一批次的園區志愿者,都把由衷的感激,獻給那些默默為他們服務的人。司機、廚師、輔導員……那是一組群像;很多時候,人們道不出其中某個人的姓名,只知他們扮演著共同的角色: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
他們被稱作“志愿者的平方”。
“他們很辛苦,卻總是很親切”
志愿者早出晚歸的辛苦,已是眾人皆知。但在華東理工大學志愿者蔡旭威眼里,班車司機的辛勞只多不少:“他們永遠來得比我們早,走得比我們晚”。因為擔任白班志愿者,就讀于奉賢校區的他和同伴每天清晨6點15分就要從學校出發。接送他們的司機師傅便要迎著晨曦,早早從市區家中趕到奉賢;當孩子們睡眼惺忪走出宿舍時,班車早已停候在一旁。傍晚,結束一天忙碌的大學生志愿者17點左右回到學校,直奔食堂享用熱飯熱菜,司機們卻要餓著肚子往回趕。
做晚班的上海中醫藥大學志愿者,也常有類似經歷:15點30分上崗,司機師傅提前一個小時便將他們送到園區,“讓我們能安心在休息室里調節調節、準備準備。”而因為怕堵車,司機往往12點就把車開到學校,為此常常耽誤午餐。
“他們很辛苦,卻從來不抱怨,總是很親切。”中醫藥大學志愿者施文君眼里,這些年屆半百的司機們與他們并非陌生,倒像自己可愛的父親。他們擁有嫻熟的車技,對行車路線了然于胸,不時會跟年輕人開開玩笑。在這之外,他們更有一份讓年輕人感佩的細心。
施文君記得,服務初期的一天,按說只需送到學校宿舍區的班車突然開到了食堂口。大家都納悶,問過才知,司機頭一天發現孩子們下車后并不回宿舍,而要往前走數百米去食堂吃夜宵,便悄悄延長了路線,讓辛苦一天的孩子們少走些路。直到昨天,這位大一女生依然為這個細節所感動:“要知道,之前沒有人對司機提過這樣的要求,也沒有人告訴他食堂怎么走。”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0-06-17石獅青年志愿者包粽子送溫暖 端午情系孤寡老人
- 2010-06-17明溪縣地稅志愿者走進福利院開展“端午”敬老活動
- 2010-06-13志愿者們接過贈書
- 2010-06-13《海西志愿者》第13期:志愿反扒大隊
- 2010-06-13志愿者們現場宣誓
- 2010-06-13與會領導為志愿者授旗
- 2010-06-12武夷學院60名志愿者服務武夷山朱子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