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端午知識,競答獎香粽。梅列區堅持"三貼近",充分挖掘端午節深厚文化內涵,結合各自工作的實際,精心設計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活動項目,充分發動群眾,讓群眾參與進來,使群眾成為節日活動的主角。區委文明辦下發了《端午知識問答50題》,廣泛發動轄區各文明單位的干部職工開展學習端午知識,進一步了解端午的歷史淵源和弘揚端午習俗文化的意義。6月14日,梅列區城管大隊組織全隊80多隊員開展了"體面執法、快樂執法、喜迎端午游園活動",把端午知識作為一項重要活動內容,臺上舉牌問,臺下舉手問答,場面十分激烈。如"屈原是我國春秋時期哪國人?端午日涂飲雄黃酒的主要意義是什么?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產于哪個時期嗎?"等等,出現了兩人、三人競爭答題的場面,10道題剛過,既產生了得獎者,過上了一次前所未有過的傳統節日。列西街道的富華社區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小組長開展了"品香粽,做答卷,樂端午"主題活動。她們邊翻閱書本資料,邊做端午知識問卷,邊品嘗香粽,既長知識又快樂。
4.大手牽小手,粽子我來包。區各中小學、幼兒園延伸了活動的內涵,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端午粽子我來包"等實踐體驗活動。通過書籍閱讀、觀看班級黑板報和校宣傳欄,了解端午節的相關知識,組織開展"端午習俗知多少?"主題班會,讓同學們上臺交流。更有意義的是,有的中隊組織開展了親子活動,讓學生向長輩學習包粽子的方法。梅列實小以"大手牽小手,快樂的端午"為主題,與家長共畫一張"歡度端午,過健康生活"手抄報。在社區,列東街道崇桂社區開展了"大手牽小手,香粽傳親情"包粽實踐體驗活動,社區工作人員到留守兒童家,和父母不在身邊的兒童一起包粽子,教他們包粽子的方法:將粽葉卷成漏斗狀后,用糯米充實壓緊,再用細繩一繞、一捆,一個個可愛、鮮綠的"生命"就這么誕生了……讓他們嘗到自己包粽子,讓他們覺得孩子們真能干!孩子們學會了包粽后非常開心,收獲很大,高興地說:"以前過端午節吃粽子,都是父母做的, 自己動手做還是第一次,以后要想吃,就能自己做給自己吃了。"
5.知端午民俗,過健康生活。各鄉(鎮)街道、社區還充分運用已有的體育活動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形成了群眾性體育健身的熱潮。在三明廣場、三明體育館,東安、高巖、龍崗、四路等社區健身場的夜晚數萬人居民就近到場參入"廣場健身舞"活動,她們在"業余教練"的領舞下,廣大市民把歌舞健身操、保健熱身操、民族舞、韻律操、步伐操、藝術形體舞等形式多樣的內容穿插進行,剛柔結合,達到"文明健身,歡樂和諧"的鍛煉效果。區人事局、區勞動局等單位組織干部職工開展"歡度端午世博游"活動,進一步了解我國5000年燦爛文明和改革開放30年來的輝煌成就,以及各國的科技成果和風情。社區老藝人在三明廣場現場開展"慶端午剪紙"表演活動。陳大鎮、洋溪鄉發動全鄉鎮干部職工100多人,開展"迎端午潔我家園行動",全面清理鎮公交站點、河沿岸綠化帶的垃圾以及居民門前屋后堆積物70余處,清理農村集貿市場,一些衛生死角在這次活動中得到徹底清理。居(村)民在自家門上自懸白艾、掛菖蒲,自做自佩香囊、荷包,做好日常衛生保健。
共傳端午文化 同享粽子香飄。梅列區充分利用端午傳統節慶日對廣大市(村)民進行傳統習俗文化教育與實踐活動,端午知識問答讓市民懂得端午的由來、包粽子比賽讓鄰里更加和睦、與困難家庭品粽更感受端午的溫馨、大手牽小手,粽子我來包實踐活動更增添活力、過低碳生洗讓家園更加優美,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激發了廣大市民、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增進了居(村)民之間的感情,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社區的建設。(張明朗)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