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展示閩臺多元民俗文化魅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兩岸青年載歌載舞
文明風6月17日訊 (通訊員 高濱濱)相約端午節,兩岸一家親。由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文明辦、福建省臺辦、泉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石獅市人民政府、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市文明辦、泉州市臺辦承辦的第四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昨晚在石獅市體育館盛大開幕。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宋長青宣布活動開幕;組委會副主任、石獅市委書記許維澤,臺灣參訪團團長蔡雨亭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組委會秘書長、石獅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南康主持開幕式。
出席開幕式的其他領導和嘉賓有國家文化部港澳臺辦湯達生,福建省文聯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章紹同,泉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家富,泉州市政協副主席吳共湖,福建省委文明辦綜合處處長陳福星,泉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林建春,泉州市文化局局長龔萬全,泉州市臺辦主任莊志民,福建社科院研究所長、海外華文研究專家劉登瀚,臺灣參訪團執行長蔡崇熙,臺灣藝術大學教務長楊清田、舞蹈學院院長蔡永文,臺北現代畫展參展團團長李錫奇,金門城隍文化交流團團長葉鈞培,臺北賢志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唐經瀾,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副總編輯孫立川,石獅市四套班子領導黃水源、丁家全、張貽山、林志建等。
許維澤在致辭時說,石獅與臺灣血脈相連、生息相通,石獅蚶江與臺灣鹿港相隔僅130多海里,千百年來,兩岸同胞在這片海域上乘船往來、互通有無。公元1784年,清政府因蚶江所處的重要位置,特令開放蚶江與鹿港對渡,并設立管理對渡事務的蚶江海防官署,蚶江由此成為大陸與臺灣通商通航的中心碼頭。時至今日,兩岸對渡已經從當年的經貿往來逐步演變成為一種文化習俗,它見證了閩臺兩地商貿興盛、關系變遷、習俗相同、文緣相續的歷史。閩臺對渡文化節是文化部、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也是閩南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的重要項目。希望閩臺對渡文化節的舉辦,能夠繼續拓展石獅與臺灣的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閩臺經貿合作,為兩岸人民帶來更多的實惠和福祉。
本屆文化節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充分挖掘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全面展示閩臺多元民俗文化魅力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為兩岸人民獻上一場別具特色的文化盛宴。由于受天氣影響,文化節開幕式改在室內舉行,龍舟邀請賽、海上潑水、海上捉鴨等海上活動不能如愿進行,但兩岸同胞的熱情絲毫沒有因為雨天而有所減弱,兩岸燈謎聯猜、攻炮城、兩岸青年歌舞聯歡會、臺灣25個縣市市志展覽、對渡(城隍)文化研討會、臺北·石獅現代畫展等陸上活動仍然有條不紊地開展。(石獅市委文明辦)
![]() |
責任編輯:陳楠 |
- 2010-06-17首屆霞海文化節舉行 廈門及臺北等代表齊聚嵐島
- 2010-06-12武夷學院60名志愿者服務武夷山朱子文化節
- 2010-05-312010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閃亮登場:捉鴨子 拍瞬間
- 2010-06-13石獅:閩臺對渡文化節成對臺交流"重頭戲"
- 2010-06-09閩臺對渡文化節 莆田荔城:“非遺”盛宴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