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縣林慶強的志愿服務心得體會
文明風6月8日訊 我從事水產工作30余年,做為一名科技志愿者,一心為廣大漁農指導養殖模式和解決日常飼養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主動把手機號碼留給他們。近年來,在武安、巖溪、枋洋、陳巷、古農農場等鎮(場)的村授課,培訓漁農600多人次,接受技術咨詢800多人次,實地解決病蟲害及水處理500多人次。
夏秋兩季是水產養殖池塘魚病高發季節,我經常在早晨五、六點、中午和節假日等休息時間,接到漁農發生泛塘、病害、水質突變等問題的電話,騎摩托車到塘邊服務。2008年受臺風暴雨影響,我連夜趕到陳巷鎮一新開發的小水庫,幫業主做好防逃措施,減少經濟損失近20萬元。2009年初子夜1點接到農榮作區一養殖戶的電話“一口6畝池塘價值6~7萬元的魚全池浮頭,已開始死魚”,我立即趕到現場采取急救措施,一直守到天亮,只有些許損失。
我經常在養殖戶間奔波,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又準備上班,同時摩托車、測水藥品、顯微鏡都是自費的,義務為漁農提供技術服務,又要承擔技術責任,確實覺得很累,但想想自己也是農民子弟,農民兄弟賺點錢不容易,一旦發生損失,就影響到他們的生計,而自己損失的僅僅是一點休息時間,能幫他們挽回經濟損失,讓我覺得很欣慰,再苦再累都值得。(長泰文明辦)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