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宏鵬 劉百軍
“無工不富。地方發展經濟也有難處。”
“有毒會死。不保護生態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日,出席福建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的常委委員們,在審議該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時暢所欲言。
“這次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了《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草案)》,還審議了執法檢查組關于環境保護法及《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實施情況的檢查報告。對于生態文明建設而言,前者重點在立,對生態文明建設建章立制;后者重點在防,防止地方經濟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游勸榮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已于5月27日在會上表決通過。
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有矛盾
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化工企業與居民區僅一墻之隔,企業排放的污水不是流入污水處理池,而是通過私設暗管直接向外排放……這是福建省人大常委會環保法執法檢查組發現的問題。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郁成委員認為,在充分肯定生態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有關問題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環境保護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只有監督到位才會有效果。下次常委會會議時,省環保廳對曝光的20個環保跟蹤監督項目要匯報進展情況。”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德章在審議時向列席會議的福建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福建省環境狀況總體上保持良好。2009年,12條主要水系三類水質比例為93.8%,水域功能達標率為95.9%,23個城市中有22個空氣質量達到或優于二級標準。環保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09年,全省55個縣(市)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71座,日處理能力302萬噸,污水處理率達到70%。
但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保及生態問題也不容忽視。據了解,福建省現有省級以上開發區87個,工業園區115個。雖然不少工業園區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接入城鎮污水處理廠,但部分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還在前期準備或建設階段,有的工業園區甚至還沒有明確的建設規劃。企業違法排污時有發生,城市內河黑臭問題依然存在。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