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節關注城市留守兒童:別讓他們留守又“流淚”
僅北師大海滄附屬學校,初一初二“留守”比例就達16%
東南網-海峽導報6月1日訊(本網記者 沈曉麗)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在這個屬于孩子們的節日里,爸爸媽媽本應陪著他們一起度過。不過,有一群孩子,由于只身在廈門讀書,爸媽在外地工作,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他們的身邊很少有父母的身影。
這群孩子,他們有一個相同的稱呼——— “留守兒童”。早幾年,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備受關注。不過,今天,我們關注的是城市里的留守兒童。
深夜時獨自窩在床上哭
陳明(化名)現在已經是初二學生。6歲那年,父母在海滄生活區買了房,把他送到廈門讀書。從此,他開始了與父母分開八年的求學生涯。
“父母不在身邊,小學一年級時沒啥感覺。可到了二年級,感覺很奇怪,到了三四年級,整個人變得叛逆,成績也一落千丈。”陳明說,二年級時,他突然覺得:“為什么我的父母沒跟我在一起,而其他孩子都有父母陪著?”
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他都寄在托管機構,碰到晚上只有他一個學生時,他就很害怕。因為怕黑,在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他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
由于在廈買房,陳明父母的負擔很大。最初幾年,父母好幾個月才來廈門一趟。這幾年家庭經濟好多了,父母來的次數也多了,不過,陳明明顯感到,雖然父母盡量和他親近,但他總覺很別扭,本能地排斥,因為他已習慣一個人生活。
一個數字,陳明記得很清楚。從小到大,學校開了20次家長會,父母只來過3次。
對于小學的那次成績下降,陳明把原因歸結為父母不在身邊。“我當時想,如果父母在身邊,我就可以不用管洗衣做飯這些瑣事,學習肯定會更好。”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