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他來到了岫巖滿族自治縣洋河鎮馬堡小學看望5個家庭困難的輟學小學生,為他們交了學費,又留下一些生活費。年底,馮志國因工作突出被獎勵了3000元錢。第二天,馮志國便來到市希望辦補齊了助學款,又用剩余的錢資助了3個孩子。當馮志國再次來到岫巖看望新資助的孩子并給孩子分發物品時,看見旁邊的一個小男孩偷偷地流淚。老鄉告訴馮志國,這個孩子因為家庭貧困失學了。“叔叔我也要上學。”小男孩哭訴道。馮志國把小男孩摟在懷里:“孩子,今后叔叔資助的學生也有你一個。”這就是被當地人們傳誦十余年的愛心“5+3+1”故事。而今十多年過去了,被馮志國長期資助的孩子近20人,他們有的已經考上大學,參加了工作;有的光榮參軍,成為骨干;有的剛剛結婚,幸福甜蜜。但在他們的家里、懷里、辦公室里,都珍藏著十多年前,馮志國與他們孩童時照的一張合影。這是他們一生都無法忘懷的珍貴記憶……
2008年,那名掰著手指頭賣榛子的孩子——谷松已經大學畢業,在鞍山鋼鐵公司工作,2009年,谷松娶到了一位美麗的新娘。而這位新娘的父親范偉也受到過馮志國的常年資助。
高雁祥家住鞍山市岫巖縣的深山里,3年前,只有14歲的他患上罕見的格林巴利癥。醫生斷言:得此病者重則生命難保,輕則癱瘓。高家變賣了所有家產,還欠下了5萬多元外債。高雁祥的媽媽見到馮志國就泣不成聲:“馮大哥,救救我的孩子吧。”馮志國除了掏錢,還領著孩子到省市各大醫院求醫,但都沒有效果。馮志國不甘心,又領孩子找民間醫生,經過按摩和中醫治療,高雁祥竟然站了起來,和同齡孩子一樣能背著書包天天上學。
2009年年末,當遼寧電視臺攝制組來到鞍山市寶德中學采訪高雁祥時,看見這個曾經癱瘓在床的孩子正在操場上踢球奔跑。2009年5月,鞍山市千山區唐家房鎮的賈繼宏做夢沒有想到,自己這輩子會住上新房。賈繼宏的妻子因得大腦炎后遺癥常年癱瘓在床無人照顧,家里的茅草房眼看就要垮掉,可是又沒錢修繕,只能整天提心吊膽地住在危房里。當馮志國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后,主動給民政局長寫信,說明了賈繼宏的情況及他的難處,得到了民政局長的批示,他與民政部門的多方協調與努力,終于為賈繼宏蓋起了一座新房。面對眼前的新房子,賈繼宏心潮澎湃,逢人便說,感謝黨和政府,更感謝為他奔波操勞的人大代表馮志國。很多受過馮志國救助的人,不僅從他那里得到生活的幫助,更從他那里汲取了精神的力量,并在這種力量鼓舞下揚起生命的風帆。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3長泰"一元錢愛心工程"助學貸款暖人心
- 2010-05-11源于平凡高于平凡 一個洗腳妹的捐資助學之路
- 2010-05-09漳州旅日華僑每年回閩助學 已資助185名貧困大學生
- 2010-04-13廈門郵政為“曙光助學社”獻愛心打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