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艱苦崗位干慣的馮志國真怕自己閑下來,他又向隊里主動申請,要求到擁堵的二一九崗。二一九崗是個T字路口,每天有2萬多輛機動車和4萬多輛自行車從這里經過。經過幾天仔細觀察和細心揣摩,就連汽車啟動需要幾秒鐘時間都考慮在內,馮志國終于悟出有效的一招:根據車與車之間的距離和交叉程度,分為分段放行、循環放行、交叉放行和機動放行,使有效的時間和有限的路面得到充分利用。在馮志國的精心研究和艱苦努力下,二一九路口暢通了。人們都知道鞍山有個“道路暢通專家”叫馮志國。而他為之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卻無人能想像出來——夏天,汗水濕透了他的全身,每天走下崗臺,警服都被汗堿凝結得如鎧甲般堅硬;冬天,為了行動的方便,馮志國頂著刺骨的寒風從不穿大衣。為了指揮快捷、耳聽八方,他從不放下棉帽的護耳。為了手勢動作醒目,再冷的天他也堅持戴白色的線手套。隨著崗臺的變遷,馮志國從一名交通警察成長為基層領導,但他始終堅持在一線指揮交通。
“在我的日程表里,沒有休息日、節假日。 ”他做出了全年一天不休息的承諾。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計算他的工作幾乎不能按小時計算。他不分時間也不分路段地工作,只要看到交通阻塞不管是不是他的轄區,他就地指揮。有人說,“別人的地你耕什么? ”馮志國說:“是交通警察看見交通堵塞就要去管,就像條件反射一樣,暢通是最重要的。 ”陌生人說:“在困難和無助的時候,只要找到馮志國,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鋼城的‘愛心大使’、新時代的‘活雷鋒’。 ”
馮志國34年的從警生涯中,他用自己對人民群眾的愛,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和諧之歌。“人民代表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 ”早在1993年,馮志國到岫巖縣出差,順便買幾斤榛子。賣榛子的小男孩兒掰著臟臟的手指半天也算不明白賬。 “你怎么這都算不了?”“我早就不讀書了,俺家沒錢,我爸爸死了。”第二天,馮志國毅然推開鞍山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大門要求資助5名兒童。工作人員說:“你一個月才三四百元工資,你承受得了嗎? ”馮志國說,“我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我分期交到年底補齊。”當時,工作人員第一次遇到分期付款資助貧困孩子的方式,但是他們被這名警察的真誠感動,理解地接受了。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3長泰"一元錢愛心工程"助學貸款暖人心
- 2010-05-11源于平凡高于平凡 一個洗腳妹的捐資助學之路
- 2010-05-09漳州旅日華僑每年回閩助學 已資助185名貧困大學生
- 2010-04-13廈門郵政為“曙光助學社”獻愛心打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