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鞍山,用“家喻戶曉”來形容馮志國的知名度一點不為過。那個在站前三尺崗臺上指揮交通的警察,永遠是那么讓人感到親切,經他指揮的交通總是那樣暢通無阻。三尺崗臺雖小卻連著世界,連著百姓。從警30多年,馮志國一直堅持站好崗、服好務,成為鞍山暢通工程的暢通使者。
1976年,馮志國被選入鞍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當上了一名警察。那時他才20歲剛出頭,對工作懷著一腔熱情,從上崗的第一天起,就把三尺崗臺當作人生的大舞臺,決心當個好警察。10多年前,鞍山市四方臺崗塞車出了名。這個處于城鄉交界處的鞍山市南大門,路口狹窄,路面粗糙,二三十分鐘通過算順利,堵上個把小時是正常。出租車司機聽客人說上四方臺,給雙倍錢也不肯闖這“老虎口”。已經有16年交警工作經驗的馮志國決心“虎口拔牙”,主動請纓到四方臺崗工作。到崗后,他經過觀察和思考,找到了四方臺塞車的癥結。根據多年工作經驗,馮志國大膽創出一套快速疏通路口的指揮手勢。從此,在四方臺崗,人們欣賞到“舞蹈警察”疏導交通的美麗風景,也感受到交通順暢后的愉悅心情。馮志國“人工立交橋”的雅號也從此叫響。可有誰知道,“舞蹈警察”付出怎樣的艱辛勞動和汗水啊!一位同行粗略地估算,馮志國每小時要做2000個以上的動作,可事實上只要馮志國一上崗臺就動作不停,手勢不斷,轉體連貫,讓人目不暇接,實在無法判斷有多少個動作。馮志國為了防止紅綠燈和指揮手勢發生混淆的情況,只要上崗就關掉信號燈,堅持站在路口中央的崗臺上用手勢指揮。這套手勢,動作連貫、反應快、變化多,客車、貨車、大車、小車分別情況,選擇先后放行。這需要眼睛、大腦、雙手、身體的快速反應和協調,而且,只要車子不間斷,這套動作就不能間斷,直到走下崗臺為止。他的辛苦可想而知,由于長時間在崗上站立,晚上回家他不能馬上坐下或躺下,只能蹲著,因為對一個長時間站立的人來說,最好的休息辦法就是蹲著。回家先在門口蹲一會兒已成為了他的習慣。隨著城市發展,四方臺立交橋開始動工。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3長泰"一元錢愛心工程"助學貸款暖人心
- 2010-05-11源于平凡高于平凡 一個洗腳妹的捐資助學之路
- 2010-05-09漳州旅日華僑每年回閩助學 已資助185名貧困大學生
- 2010-04-13廈門郵政為“曙光助學社”獻愛心打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