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讀書之風 建設書香社會
文明風5月20日訊 (通訊員 劉明輝)去年4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北京“世界讀書日”活動時,說出了一段極富哲理的話語:“大家通過讀書和舉辦講座等形式開展活動,這對于推動全民族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提倡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將起到促進作用。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同時,溫家寶總理還贊成設立全民閱讀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目前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三,并即將取代亞洲近鄰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但是,據有關權威數據顯示,最近六年來,國民圖書閱讀量持續走低。國民年人均閱讀圖書4.5本(人均圖書消費1.75本),而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 本,以色列64本;日本只有1億多人口,報紙《朝日新聞》的發行量超百萬份,而中國發行量超百萬份的報紙卻屈指可數;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出版社有 2000多家,而中國卻只有500多家。
中國作為一個有13億多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國民的圖片閱讀量卻是如此之低,這與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稱,的確引人深思。
近幾年來,國民閱讀量的下降,不只是影響出版社的經營業績,更重要是將影響到國民的整體素質。前蘇聯作家布羅茨基曾說過:“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來自教育,來自知識的熏陶,也就是說——來自閱讀。可見閱讀對于國家和民族有著何其重要的影響,它直接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軟實力提升。
國民閱讀量的持續走低,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與我們多年來不夠重視閱讀學習,較少開展全民性的閱讀活動有關。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