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七項目上第三批國家級非遺推薦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5月18日訊(本網記者 練仁福) 昨日,國家文化部網站正式發布《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公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記者從公告中獲悉,福建共有16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
據悉,2009年文化部開展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和評審工作。文化部組織有關專家按照評審標準對全國各地申報的3136個項目進行了審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委員會根據項目價值進行了認真評審和科學認定,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349項,其中新入選項目190項,擴展項目159項。從昨日起面向社會公示30天。
據悉,我省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84項,省級“非遺”項目288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88人,省級“非遺”傳承人232人。福建南音和“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省“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福建項目)
福州:地術拳(福建省精武保安培訓學校申報)、福州倉山區林氏骨傷療法
廈門:廈門閩臺送王船(民間信俗)、廈門海滄蜈蚣閣(民間信俗)
泉州:永春紙織畫、石獅端午閩臺對渡習俗
南平: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寧德:福鼎市白茶制作技藝、福鼎市瑞云“四月八”歌會、福安市畬族銀器制作技藝
龍巖:長汀縣長汀公嫲吹(嗩吶藝術)
漳州:浦南古儺(儺舞)、云霄縣潮劇、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藝
莆田:莆田木雕
三明:寧化縣石壁客家祭祖習俗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