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寒缺氧、余震頻發的救災現場,廣大官兵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用熱血鑄就忠誠。玉樹平均海拔4400多米,高寒缺氧是對官兵的重大考驗。救災官兵以實戰的標準和要求展開救援行動,他們不顧高原長途行軍的顛簸勞頓,不顧嚴重的高原反應,一到災區就晝夜不息地投入生命大救援之中。他們蹲著、跪著、趴著,在狹窄的空間內連續搶險救人,大口喘氣,嘴唇發紫,但沒有一個人坐下休息,從廢墟下成功救出1200多人;他們顧不上給家人打一個電話報平安,顧不上個人安危,爭分奪秒、不休不眠地搜救生命。軍區323醫院的10名參加國際維和醫療隊的隊員,剛從非洲歸來便奉命奔赴玉樹,抵達災區當天就救治了360多名傷員。玉樹軍分區司令員吳勇震后10分鐘即組織200多名官兵,當天從廢墟中救出123名被埋群眾。分區藏族副政委旦增的10多位親屬在地震中傷亡,他強忍悲痛,始終戰斗在抗震救災一線。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軍旗在飄揚;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軍徽在閃耀。兩眼通紅,嘴唇干裂,全身滿是塵土,手上密布血痕,這是搶險官兵的共同形象;用火熱的胸膛擋住寒風、溫暖玉樹,這是搶險官兵的共同心聲。將士們心急如焚、奮力救援的日日夜夜,他們用忠誠和血肉之軀打通的生命通道,充分展現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生動詮釋了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面對重大災情、重大人員傷亡,全區官兵想災區之所想、急災區之所急,凝聚成強大的意志和力量。“一切為了抗震救災,一切服務抗震救災”,既是軍區黨委抗震救災的工作思路,也是廣大官兵的高度共識。從軍區機關到基層營連、從將軍到士兵、從雪域高原到三秦大地、從塞上江南到絲綢古道,軍區全體官兵的脈搏隨災區群眾一起跳動,力量向救災一線匯聚,愛心朝三江源頭一齊涌動。軍區機關很多同志連續幾晝夜未合眼,緊急調撥各種救災物資,地震發生當天就籌集各型陸空棉被、大衣及給養器材近4000余件(套)發往災區;基層官兵整裝待命,隨時準備奔赴一線;軍區蘭州總醫院和第一、第四醫院的醫護人員,徹夜堅守在病房,精心醫治接收的351名危重傷員。全區廣大官兵主動捐款捐物,將1050萬元捐款及時送到了災區群眾手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災難面前彰顯軍人忠誠。全區官兵齊心協力、團結奮斗,不惜一切支援災區,盡其所能幫助受災群眾,這正是革命軍人忠誠使命、服務人民的真實寫照,是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基本要求和引領作用的充分體現。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4寫在玉樹抗震救災一個月之際:不倒的玉樹 奮進的力量
- 2010-05-11(身邊的感動?抗震救災英雄譜)丹心映照“生命線”
- 2010-05-11抗震英雄譜:黨旗在抗震救災生命線上高高飄揚
- 2010-05-07大愛寫忠誠:記在玉樹抗震救災一線無私奉獻的人民警察
- 2010-05-07"責任激勵我們前行":記青海省人民醫院抗震救災醫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