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集(左一)和譚魯閩夫婦在翻看榮譽證書
采訪姜集老人和其大兒子譚魯閩,頗費周折。
譚魯閩在電話那頭一再說:“我們只是做了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不值得宣揚。”
當聽說已有十幾對老年夫妻因為他們兩代人的事跡,也加入到遺體器官捐贈志愿者的行列,他們才最終答應接受采訪。
“這是我能為黨和人民做的最后一件事”
14日下午,記者來到福州市中醫院住院部,見到了姜集老人和譚魯閩夫婦。
姜老太太已84歲高齡,剛掛完瓶,顯得有些虛弱,但精神不錯。
譚魯閩告訴記者,母親是山東文登人,省海洋漁業公司的退休干部,患心臟病30多年,20多年前因患乳腺癌動過手術,身體一直不好,長期住院,但她豁達樂觀,堅強地活到現在。
“我這條命,是這里的醫生、護士給的,沒有他們,我活不到今天。”姜老太太說,患病幾十年,是黨和人民的關心、愛護讓自己活了下來,她感謝黨,也感激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作為一名老共產黨員,她認為,共產黨員就要講奉獻,雖然年紀大了,但還希望為黨和人民做點什么,很高興,找到了奉獻的途徑。
那是去年7月的一天,隔壁病房一位90多歲老人去世了,姜老太太發現他的遺體沒按規定時間運走,覺得奇怪,叫來護士詢問,才得知老人生前立過遺囑,要把遺體捐獻給醫療機構。
“遺體還能捐?”姜老太太趕緊叫來大兒子譚魯閩,讓他去問問。第二天,兒子給母親帶來了一大堆關于遺體器官捐贈的資料,老太太看完后當即決定,也要成為一名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
姜老太太說,早在20多年前,就和老伴約好,向周總理學習,百年后把骨灰撒向江河湖海,老伴先走了,她親手將骨灰撒入閩江,近幾年,因為社會對環保的要求,和老伴的約定達不成了,她一直在想,該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遺體器官捐贈,讓她豁然開朗。
“我本來想捐遺體,但有的孩子不太理解,我不想太傷他們的心,就決定捐角膜!”姜老太太說,自己有4個孩子,家里意見不統一,最后沒能完全如愿。她說,自己理解孩子們的一片孝心,但這是她能為社會、為人民做的最后一件事了,一想到自己死后,還能像鄧小平、卓琳那樣,捐出眼角膜幫助失明的人重見光明,為人民作最后的貢獻,就覺得心里特別踏實。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