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策劃 積極為空巢老人提供貼心的服務和真誠的關愛
山東煙臺民生社區是個老城區,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60多人。82歲的張德珍老人腿腳不方便,孩子又都不在身邊,鄰居侯秋影主動說:“在我家安個門鈴吧,這樣老人一旦有事可以找得到人。”安裝了“愛心門鈴” 后,侯秋影多了一份責任,平常門鈴不響,她也會過去看看老人。
記者了解到,自2003年初,民生社區就開展了為獨居老人安裝應急門鈴活動,他們耐心做好老人鄰居的動員工作,讓鄰居與老人結對,把門鈴按鈕一端安到老人床頭,另一端安到鄰居床頭,當老人遇到突發事件時,按響應急門鈴,就可以通過鄰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
“愛心門鈴”“親情之鏈”“鄰里守望”……在各地的精心組織下,“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以多種形式在中華大地上廣泛開展。
廣西南寧開展了“鄰里守望”關愛行動。針對高齡空巢老人,組織社區志愿者開展“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的互幫互助活動;發放“鄰里守望”互助卡,卡片上寫有結對人的姓名和電話和溫馨提示語:鄰居有事出門,請互相照看;鄰居需要幫助,請您幫忙;舉辦社區居民文藝晚會、游園活動等,讓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形成“樓院有人看,家門有人望,鄰里有人幫”的鄰里守望互助格局。
編織“親情之鏈”,開展家庭式的居家養老服務。四川省成都市將空巢老人、彩霞助老服務員、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結成“親情之鏈”,試點組建“幸福家庭”。“家庭成員”們定期到空巢老人家中,陪他們聊天散步、健身娛樂。慈善會還為每個家庭發放了“愛心”收放機、愛心健身音樂磁帶、愛心福利卡、老年刊物等。
建章立制 推進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各地文明辦從志愿者招募培訓、注冊管理、服務內容及標準等方面建章立制,努力促進各級志愿服務組織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行動的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在山東濰坊,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工作的責任考核、登記注冊、分類培訓、表彰獎勵機制已經形成。該市文明委將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整體規劃,統一安排部署,作為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和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同時,根據各社區開展志愿服務的成效,安排對志愿服務專項資金的分配使用,調動了社區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據了解,為推動“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 持續健康發展,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面向社會募集了5000多萬元資金,用于關愛空巢老人志愿者的教育培訓、誤餐交通補貼和提供基本工作條件。中央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的資助下,24個全國文明城市(區)和部分先進城市都已啟動了“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老年人的真誠歡迎。下一步,中央文明辦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動各地各部門將這項志愿服務活動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真正把這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實事辦好辦實、辦出更大成效,中國志愿服務基金會也將根據各地活動開展情況繼續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
最美不過夕陽紅。對于走過風雨人生的空巢老人們,志愿者們的一點關心、一份愛心、一片誠心,足以使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關愛和溫暖,從而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