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24歲的羅松措西正在山上放牛,幸免于難,但丈夫腰部受了重傷,被送往山下接受治療。如今,羅松措西依舊在山上帶孩子、放牛,只是讓家里的年輕人間或下山領一些救助物資。羅松措西說:“有牛,就能賣牛糞、擠牛奶,一年可以賺兩千塊錢。”
震后一個月,盡管大地依然瘡痍,但帳篷里、街道上、村落中,那一張張或稚嫩、或年輕、或滄桑的面孔上,悲傷漸遠;自強和希望重新在人們心里升騰。
“能刨一點是一點,能做多少是多少。”扎西大同村66歲老人白瑪多杰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倒塌。在帳篷里安頓下來后,他們從廢墟下刨出了還沒有損壞的自行車、碗筷、青稞、柜子、農具……白瑪多杰謀劃著重建家園: “馬上要把青稞種上;兒子們還年輕,可以去挖蟲草,家里不用擔心,我守著……”
在廢墟里刨出農具,在春雨中播種希望。經歷地震磨難的玉樹人開始了新的勞作。
結古鎮紅衛村綠色食品蔬菜基地沒有倒塌的溫室大棚里,青青的油菜長勢正旺。蔬菜經營戶朱雙連一邊清理廢墟,一邊告訴記者,如果能夠盡快把其他倒塌的大棚重建起來,損失會補回來一些。
朱雙連的希望即將變成現實。目前,青海省農牧廳正從大通、湟中、樂都等縣抽調農業科技骨干趕赴災區,對結古鎮及周邊地區近2000個損毀倒塌的大棚進行重建指導。
青稞、豌豆、洋芋的種子也正源源不斷地運到災區。5月中旬,玉樹州的大田作物將播種完畢。
“能開工的企業都開了,能開張的商店也都開了。” 玉樹州經貿委主任索南多杰說。走在結古鎮臨街的道路上,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帳篷營業點人來人往。“帳篷超市”“帳篷飯店”“帳篷理發店”隨處可見。人們開始挑選自己喜歡的禮帽,小孩子開始購買自己喜歡吃的糖果……震后一個月的災區正在顯現它特有的生機和活力。
“國家幫一把,老百姓自己努力一把,用不了三五年,玉樹一定會更好!”71歲的藏族音樂人代尕劫后余生,飽經滄桑的面龐上透著堅定與自信。
自力更生、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的精神傳承這種生生不息的力量,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斷的根、不滅的魂!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3福建農林大學師生為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募捐達31萬余元
- 2010-05-12我省文明單位向玉樹捐款彰顯文明大愛
- 2010-05-11“天使媽媽”的玉樹救助之行
- 2010-05-11向玉樹災區捐款的我省全國和省級文明單位名單
- 2010-05-11玉樹縣副縣長洛松江才:災難面前 我沒有時間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