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殘疾 自強不息
周月華8個月大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左腿殘疾。每當她看著小伙伴蹦蹦跳跳嬉戲的時候,心中不免有種失落感。但是殘疾并沒有摧跨她的意志,上初中時,高位癱瘓的張海迪身殘志堅的故事深深地感動她:“張海迪下半身都癱瘓了,但她依然堅強地面對生活,我為何又不可以呢?”
雖然行動不便,但在老師和同學眼里,周月華仍然是個樂觀向上的學生。每天放學,她趕著回家打豬草,等母親忙完工作再到地里將她打好的豬草背回家。喂豬、做飯、洗衣,凡是農村健康孩子能干的活路,她都能干。
“我并不覺得自己是殘疾人,別的孩子能做的事情,我也一定要做,當然做起來比別人要慢些?!被貞浧甬斈甑钠D苦日子,周月華的語氣里卻透露著輕松。
隨著年齡的長大,周月華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了。高中畢業后,她進了一所職業中學學起了電器修理。
“修理電器,需要搬動電視、冰箱等大物件,有時候還要上門服務,你是個女娃兒,力氣小,腿腳又不方便,這一行不適合你?!?一年后,當教師的父親告訴女兒。
“我覺得學醫最適合你。”父親經過深思熟慮后給女兒提建議。
周月華接納了父親的建議。1987年,周月華拄著拐杖走進了重慶市衛生學校九院分校,在這里學習了2年醫學。
求職被拒 開設診所
1989年,周月華從衛校畢業了。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滿懷希望的她從別人一次次委婉的拒絕中讀懂了一個意思:“健康的人都不好找工作,何況你還是個殘疾人。”
周月華對前途感到了迷茫。這時,母親安慰她:“月華,堅強一點,找不到正式的工作,我們就自己開一間診所。西河村離柳蔭鎮有近10里路,村民看病很不方便。你開診所,既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又解決你的就業問題,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你放心,遇上進藥這些跑腿的事情,爸爸媽媽和你的兩個弟弟會幫你的。”
就這樣,周月華的父母把家里堂屋修整出來,又拿出家中僅有的600元錢儲蓄,周月華也把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200元錢拿出來,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兩個弟弟用兩個小竹筐采購回藥品。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于掛牌營業了。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5-12“身邊好人”見面會“好人”與“粉絲”歡聚一堂
- 2010-05-10汀江河畔的志愿者服務隊 2010年好人榜投票開始
- 2010-05-062010年"好人榜"投票正式開始 文明出行 平安海西
- 2010-05-06讓我們為好人加油
- 2010-05-06為好人加油 2010年4月"好人榜"網絡投票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