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離我們最近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打電話求援。”他說,地震后他開著車轉了一圈,意識到單靠當地的力量遠遠不夠,就請求石渠縣帶上藥品、戰士和醫療隊,盡快趕過來。在兄弟縣市的救援隊伍中,石渠縣是第一個趕到的。
從洛松江才斷斷續續的講述中,記者了解到:打完電話后,他立即協調正在玉樹縣施工的青海正平路橋公司和首信公司搶修從巴塘機場到結古鎮的道路;15日,他忙著指揮接受、發放救災物資;17日凌晨兩點多,他暈倒在工作現場,被抬到汽車里輸液。“玉樹縣本地人口9萬多,流動人口五六萬,加上交通不暢,受災物資的接收和發放很難,處理不好對不起全國人民和受災群眾……”
這是一次艱難的采訪:洛松江才不時接電話,對采訪問一句答一句。記者提出向和他整天泡在一起的縣民政局局長馬有福補充采訪。他便帶記者去找馬有福。他說:“我只是干了自己該干的事,你們盡量少報道我。在這次抗震救災中,黨員像個黨員,干部像個干部,個個都是好樣的。”
“洛松江才不善表達?”聽到記者的提問,臉色黑瘦的馬有福笑了:“他的口才好著呢,腦筋又清楚,思維又敏捷。在他的指揮下,我們的工作效率極高。就說從19日上午6點到11點這5個小時吧,我們向260名受災群眾和80名僧尼發放了救災帳篷。救災物資先要清點、放置,發放時要逐個審核。要是沒有他,交通保障和物資發放不會做得這樣好!”
剛采訪了不到5分鐘,洛松江才掀門簾進來催道:“采訪好了沒有?”
“好了,您還有什么要補充?”
“有的。”洛松江才話匣子打開了,情緒有些激動:“你們一定要通過《人民日報》表達我內心的歉疚:地震發生以來,兄弟省市的領導、企業家、社會各界和司機朋友不遠千里趕來捐款捐物,但由于我們這里工作太忙、條件太差,許多人沒能吃上一口熱飯、喝上一杯熱水——請代我向他們道歉。說實話,我們從內心里感激他們!” (記者 趙永新 郅振璞)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150年無私奉獻感動市民的社區干部龔光明
- 2010-05-10(身邊的感動)玉樹公卻尼瑪:舍家救人的好所長
- 2010-05-10(身邊的感動)葛宇航:倒下時 他緊握這滅火水槍
- 2010-05-04(身邊的感動)孫鳳英:“再嫁 必須帶上公公”
- 2010-05-04(身邊的感動)史永樂:永不停駛雷鋒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