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近期南昌市相關部門對校園安保的部署,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都應配備保安,其中每所小學、幼兒園保安員人數不得少于2人,中學不得少于4人。同時,每個校園的保安崗點還將配備警用鋼叉、警棍、辣椒水三種裝備,以增強校園防護能力。7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正當各公立學校不同程度提高安保等級時,一些民辦中小學和幼兒園卻只能“自力更生”。(《信息日報》5月8日)
民辦學校安保的困境,最近屢屢見諸報端。《新京報》5月5日報道,在此次整治校園安保中,公辦學校的安保設備統一發放,而一些民辦學校和打工子弟學校則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北京海淀新希望實驗學校校長按照報紙刊登出的圖片,以每把120元的價格定做了6把鋼叉。打工子弟學校昌平區智泉學校則用土法從校內抓起,8點上課、6點開大門,保證不出現學生被堵門外;在傳達室準備兩個滅火器、五六根木棍。
難道政府部門不知民辦學校這種安全困境?——根據公辦學校聘請專業安保人員和配備安保設備需要資金保障的情況,政府部門不會不清楚,對于辦學資金并不雄厚的民辦學校,尤其是打工子弟學校來說,僅僅依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十分困難,難以堵住安全漏洞的。可為何卻未考慮怎樣幫助民辦學校、打工子弟學校解決安保問題呢?原因有二。
其一,延續“傳統”的只將公辦學校納入保障,而要求民辦學校舉辦者自行解決辦學經費的思路。不少地區的民辦學校的辦學資金,唯一的來源,就是學生的學費,除此之外,很難獲得政府的任何資金投入,就是實施義務教育的中小學和打工子弟學校,也難及時拿到政府的補貼。雖然《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民辦學校受教育者享有與公辦學校受教育者一樣的待遇,但無論從政府教育撥款,還是學生獲得的獎勵、助學貸款、就業機會,民辦學校都難在公辦學校面前抬起頭來。甚至一度,國家教育部被稱為重點大學、公辦學校的教育部,而非民辦教育、全民教育的教育部。此次在校園安保上,“公”“民”有別,也是出自一樣的教育管理思維。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07校園安保要防止另一種傷害
- 2010-05-05永安大湖鎮緊急部署加強校園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