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的酸甜苦辣
因制服顏色而自嘲為“白菜”的志愿者們成了校園里的焦點人物。學校組織了“世博志愿者的志愿者”,為“白菜”服務。4月24日,大一學生陳雨清晨6點20分拿到了他們送來的早飯,除了豆奶、雞蛋外,還有“世博包子”。早上7點,他們搭上大巴,9點前首次到崗。她所在的B片區慶典廣場有多位“安保大叔”工作,現場指點了周邊交通,面對中國館方向涌來的人潮,陳雨總算能為他們指明輪渡或地鐵的方向。
“有什么就問她”,帶著整團游客的導游指了指吳亦凡,隨即消失,留下這個女孩應對五花八門的提問,她顯然不像陳雨那么好運,“只認過一次崗位,還好自己把園區走了遍、還乘了下巴士,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一天確實有指錯,現在就清楚了,我們也在摸索。”
復旦大四學生李標認為,一個上午就可以讓一位志愿者熟悉所有問題,“游客發脾氣不多,但是會抱怨,‘你們志愿者怎么都不知道啊、你們前面的志愿者說是在這邊,你怎么說在那邊啊’。”事實上,這些指責屢屢發生后,確實讓部分志愿者不堪重負。有志愿者在校內網上發表日志,稱自己一天被游客罵了50多次。
“這說明志愿者的能力還不是很強”,吳亦凡試圖從志愿者自身找問題,“奧運的經歷讓我知道,志愿者不是萬能的。”
世博局公布試運行期間志愿者服務情況時也承認,確實存在志愿者對園區環境不熟悉的問題,實地培訓時間短、次數少,園區信息量大而復雜,都是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
“請善待志愿者。”上海世博局黨委副書記許偉國表示,志愿者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服務態度,而服務質量的提高有一個過程,希望參觀者有一點耐心。
學校為世博讓路
復旦每四五名本科生就有1名世博志愿者,比例位居上海高校首位。復旦所有本科生都享受到了停課兩周的“小假期”,整個學期和暑假均順延一周。
在高校組織管理志愿者的模式下,學校日程安排為世博讓路成為多數學校的選擇。上海交大考慮通過提早開學的方式,使參加服務的5000名學生學業不受影響。華東理工大學3000多名志愿者5月28日至6月10日服務世博,學校考慮通過采取延期兩周放假的方式,來彌補志愿者的缺課數;同濟大學則早在寒假期間專門讓志愿者登記了新學期的課程信息,在休息日另外安排“補課日”。
盡管有這些安排,不少學生的生活還是被志愿者工作改變,尤其是未放假但需上崗的試運行期間。
復旦一名新聞系研一的學生需要向外教請假,她將在世博新聞中心做三個月的志愿者。每周三早上的英語課就上不了了。這名外教是名嚴謹的英國紳士。每次8點鐘都會準時點名,課堂隨時抽人提問,讓習慣睡懶覺的學生很難過。她為了解釋得更明白還特意準備了草稿,但是,當她剛說expo時,外教就熱情地說“well done”,立刻同意。在她還沒解釋為什么她要去三個月而其他請假的同學只需要2個星期時,他就明確表示“If you’re not here,you’re at Expo. I remember.”
也有人無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對南都記者訴苦,“本來課時就不多,又停了兩周課,進度還是要趕的。”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