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服務,長期承諾
無論汶川還是玉樹,地震發生后,在整個香港社會積極踴躍捐款捐物的同時,香港大批注冊公益慈善組織或專業人員群體也迅速行動起來,帶著多年積累的社會工作經驗或精湛的專業技能投身救災一線。
專業服務、長期承諾是香港義工投入災區援建工作的兩大特點,不但在災區一線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帶動了內地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發展。
“2010年5月天,你會做什么?你會回想起曾震動我們心靈、讓我們淚流滿面并深深體會‘血濃于水’內在含義的‘5·12’汶川大地震么?”發問者是香港“站起來”計劃發起人、骨科專家陳啟明。
這項支援計劃吸納了香港一批康復專家參與。如今,超過200名香港醫務工作者成為四川災區地震傷員康復工作的“義工”,或常駐四川,或往返川港,或在香港通過遠程視像系統參與一線會診、跟進傷員康復情況。
4月底,陳啟明又與同行趕到四川省人民醫院參加玉樹地震傷員會診。“希望我們可以將汶川地震中積累的康復經驗應用到玉樹地震的傷員救治中。”
“無國界社工”會長陳萬聯應說,“當災難發生后,除了金錢上的支援之外,以社工的專業出發,我們可以有所為,也應當有所為。”
災后重建面對諸多挑戰,支援重建也必須是長期承諾。“站起來”計劃利用3年時間為超過1萬名地震傷員提供康復服務。“無國界社工”也同樣訂立了為期至少3年的四川災區心理支援服務計劃。
汶川地震后,香港義工發展局推出“義工攜手建四川”計劃,鼓勵全港市民、機構、團體承諾在未來5年內組成龐大義工后盾,助災區同胞“憑愛心踏上新路”。至今,這項計劃網頁上仍不斷發布最新的災區義工服務崗位資訊,供香港義工選擇。
一批專業性強的香港義工在救助的同時還在當地展開了培訓,他們用經驗和專業知識幫助更多內地專業人士、志愿者、社會工作者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現在,香港“無國界社工”的內地服務崗位上,一批內地年輕人已成為中堅力量。
盡管汶川地震已過去兩年、玉樹地震也已進入災后重建階段,香港社會對災區同胞的熱心卻從未隨著時間流逝而降溫。無論街頭巷尾、地鐵車廂、大型商廈還是救災援建的路上,不同團體、不同類型的賑災援建活動正有條不紊地展開,而一個個香港義工的身影也猶如點點火苗躍動其間。(記者 孫浩)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10情系青海獻愛心 福建義工俱樂部祈福災區募善款
- 2010-05-04擔任義工 白求恩堂弟與妻子為玉樹地震募款
- 2010-04-30廣東茂名義工遇尷尬 曾被警告不得“非法”活動
- 2010-04-21在晉江,有這樣一群“主婦”志愿者義工
- 2010-04-19凝聚愛心 守望玉樹 福建義工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