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即稱哥姐 網絡文化深入校園
http://www.caoliu14.com?2010-05-10 10: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春哥”、“蒸餃哥”、“犀利姐”、“高挑姐”……時下在廣東大學校園里,“哥”“姐”已成為學子們開口閉口用不膩的新鮮詞兒,這類網絡文化已成為一種時尚,深入民心。
“信春哥,寫論文。”就要交畢業論文定稿了,在廣州上大學的王亮對著電腦日夜趕工,把論文寄托在他信崇的“春哥”身上。
大學生是時代潮流的先鋒,對“哥”“姐”的推崇可見一斑。王亮說:“‘哥’‘姐’都是一種娛樂方式,可能為尋求心理上的一種安慰吧,同學們都喜歡用,很潮流,很時尚啊!”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小王被同學稱為“犀利姐”,原因是:小王在求職過程中屢戰屢勝,頗受同學們的欣賞。
廣州某高校的應屆生小青自己踏上了一個人的畢業旅游,小青告訴筆者:“班里畢業旅游搞不成,現在我要只身往成都,去流浪,去尋找我的夢想,同學們都叫我‘流浪哥’了,呵呵!”
筆者在廣州大學城貝崗村一家沙縣小吃店吃晚餐的時候,聽到隔壁桌的兩個男生一直談論著蒸餃哥、煎餅哥,仔細了解,原來一個男生喜歡“蒸餃”,一個男生喜歡“煎餅”,倆“哥”便由此誕生。
“‘哥’‘姐’是大學生茶余飯后的談資,娛樂大眾,無傷大雅。”華南農業大學環境學院學生小張說,“我經常使用‘曾哥’‘春哥’,因為可以逗人笑。”
某學者認為:“哥”“姐”的盛行源于現代人的無聊和寂寞,但不可否認,“哥”“姐”在一定層面上也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在調侃之余,“哥”“姐”帶給了我們一種積極的看法,樂觀的心態以及一種人性化的宣泄情感的方式。(方瓊玟 來源:中新網)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相關新聞
- 2009-12-31學生寫作文頻用網絡語言 “雷”倒老師家長
- 2008-01-21網絡語言暴力泛濫 網友呼吁進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