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轉折點,他不等不靠,執著創業,把聰明才智釋放在綠化荒山上
2005年,供銷社系統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劉庚明所在的中赤供銷社壯畬購銷站需進行改制合并,在供銷社工作了22年的他面臨異地安置或自主擇業的雙重決擇。在現實面前,他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他很快選擇了一個經商項目,卻因市場調查預測不周,導致經營失策,遭到失敗的打擊。在家里苦苦思索了一個多月后,決定從頭再來。他集中精力做市場調查,了解市場行情。經過調研,他發現周邊地區的木材需求量大,投資林業應是不錯的選擇,何不抓住林權改革的春風干一番“綠色事業”。劉庚明說干就干,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籌集資金承租了中赤鄉林場的1000多畝林地,決心向大山進軍,做好山地文章。
林場包下了,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和困難出現了。植樹造林、 間伐撫育、防火防盜等一系列瑣事難住了劉庚明,對于一個無山場經營管理經驗的新手來說,談何容易。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劉庚明慢慢有了頭緒,對經營林場充滿了信心,越干越有勁了。為實現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劉庚明注重科學規劃,合理采伐林木,及時做好更新造林等工作。為降低經營成本,每到造林季節,劉庚明經常起早摸黑,與工人一道上山種樹。每到火災易發季節,親自上山巡邏,排除隱患。
經過一番苦心經營,劉庚明承包的山場煥發出勃勃生機,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裝,變成了“聚寶盆”。隨著林業惠民政策的實施,劉庚明嘗到了經營大山的甜頭,干勁更足了。前幾年,又與他人合作租賃山場2000多畝。劉庚明注重更新改造老化退化林地,做好植樹造林工作,據統計,幾年來,累計造林1500多畝,成了當地的造林大戶。
在劉庚明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們紛紛上山造林。劉庚明毫不吝嗇地將造林、管護等一些新技術手把手教給他們,帶動村民造林15000多畝,中赤鄉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造林熱。
劉庚明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創“綠色事業”,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寬。說起自已的奮斗歷程,劉庚明感慨萬千:“創業并不可怕,關鍵是思想要解放,要敢闖敢試,敢走新路,更要腳踏實地,才會拼出一片新天地”。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