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相見不相識 兩次解救都失敗
氣憤之余,冉女士向四川當地公安機關報警,要求嚴懲周某并要回兒子。警方立案調查后,周某很快以涉嫌拐賣兒童罪被當地警方刑拘。去年7月,四川警方帶著周某和冉女士來到泉州。
據周某交代,當年他經過一名男子李某介紹,以1.5萬元將兒子賣到了南安羅東鎮蔡厝村,李某從中獲利2000元,周某拿到了1.3萬。去年7月28日,在南安警方的配合下,冉女士通過當時的介紹人李某,見到了分別6年的兒子。
“和兒子見面只有幾分鐘,但他好像已聽不懂普通話了。”冉女士說,在那一次見面中,兒子小兵(化名)一直怯生生地低著頭,只會說閩南話。隨后,母子二人被分開,并和周某三人各自去做了DNA鑒定。
DNA鑒定結果證明,冉女士和周某的確是小兵的“生物學父母”。去年12月24日,冉女士帶著DNA鑒定結果,再次隨四川警方來到南安,并請求南安警方協助解救兒子小兵。當年12月26日晚,冉女士和兩地民警再次來到南安羅東鎮蔡厝村,卻不料小兵被養父母帶著,趁著夜色從后門溜走了。兩天后,警方又一次前去解救,仍然沒有找到小兵。
兩次解救都以失敗告終,冉女士和四川警方只得先行離開。可是,思子心切的冉女士,并沒有放棄找回兒子的念頭。
千里孤身再尋子 一墻相隔難相認
今年4月初,冉女士第三次來到泉州獨自尋子,并暫時租住在南安梅山鎮一出租房。一個多月來,她幾乎每晚都會雇一輛摩的,到小兵養父母的家附近轉悠,希望能見到兒子。冉女士說,在夜色下,她曾三次看到過孩子:第一次,是小兵牽著“奶奶”的手回家;第二次,是“奶奶”在屋門口給小兵洗腳;最后一次,是“奶奶”帶著小兵出去玩。
說起與兒子擦肩而過的經歷,冉女士心中很不是滋味。她說,作為一個外鄉人,自己人生地不熟,幾次見面卻始終不敢上前與兒子相認。而據記者獲悉,在和小兵進行DNA親子鑒定期間,周某已被四川警方由“刑拘”轉為“取保候審”。
南安刑偵大隊四中隊的辦案民警稱,他們曾先后兩次前往解救小兵,但都無功而返。時至今日,他們希望四川警方對“周某拐賣親子”一案進行明確定性,最好能由檢察院批捕或起訴。只有這樣,南安本地警方才可對小兵的養父母以“妨礙執法”辦理刑拘,更有利于解救小兵。該中隊的中隊長陳雄飛還表示,只要有小兵的線索,他們一定會先去解救,再交由四川警方處理。
對此,經辦此案的四川達縣刑偵大隊陳副大隊長稱,該案目前還在調查中,“我們希望南安警方先把小兵解救出來”。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