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志愿者:青春在救災中更加精彩
同心攜手,他們選擇了奉獻
在玉樹地震災區,一群本地的中學生活躍在救災地、安置區和物資發放點。他們為外地救援隊、醫療隊充當翻譯,幫助搬運物資,為受災群眾送去衣食。這支青年志愿者隊伍多達700多人,不少孩子的親人遇難、受傷。
22歲的高長龍是青海財政學院的畢業生,地震發生后,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兩個表弟尕瑪旦喜、尕瑪,兩個表妹伊西、卓尕拉永都做了志愿者。五個孩子中,最小的只有14歲。
4月14日早晨,正在熟睡的高長龍被劇烈的地震震下床去。他的奶奶、爸爸、媽媽都被埋在下面,經過1小時的刨挖,3位親人被救出來,但他的爸爸受重傷,奶奶、媽媽受輕傷。
高長龍等人護送3位受傷的親人來到空闊的玉樹體育場。中午時分,28歲的藏族小伙扎西在組建搶險突擊隊,他想報名參加。
“我們還好,你去救人吧。”高長龍的爸爸鼓勵他。他們跑到受災嚴重的扎西大同村,徒手刨挖救人。當天,高長龍共參與挖出7個人,但只有一位4歲的女孩活下來了。“心很疼,腦袋都要炸了。”高長龍說。
為了互相照顧,高長龍家和另外兩家親戚共同搭起帳篷,20多口人生活在一起。新的大家庭共有20多人,其中有8個孩子。
15日,晚上8點多才回到帳篷的高長龍,跟兩位平時和他一起打網絡游戲的兩位表弟,17歲的尕瑪旦喜和14歲的尕瑪談起白天救人的事情,“很多學生都在做青年志愿者,你們也去吧”。16日,兩位弟弟也成了志愿者。
到了17日,高長龍的兩位表妹,17歲的卓尕拉永和15歲的伊西坐不住了,他們主動提出,跟隨3個兄弟當志愿者。
至此,這3家的8個孩子,除了3名10歲以下的兒童,都成了活躍在災區的青年志愿者。
“3家人住在一起,大人們可以互相照顧,我們年輕、路熟、既會漢語又會藏語,可以做很多工作。”14歲的女孩伊西說。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